第(2/3)页 连这足以冻裂石头的数九寒冬,都仿佛没那么漫长难熬了。 两人隔着一道半掀起的蓝布门帘,一内一外,随口搭着话,气氛轻松自在。 顾胜男聊起她在国外进修时的奇闻轶事—— 纽约时代广场,被昼夜不息的车河人流,和巨大霓虹灯牌包裹的光怪陆离…… 巴黎埃菲尔铁塔脚下,露天咖啡馆里弥漫的浓郁咖啡香,和艺术家们旁若无人的激昂辩论…… 东京银座入夜后亮如白昼,人潮汹涌如同不眠之海的繁华街道…… 这些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困守在乡村,小县城里的国人而言,如同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林阳听得极为专注,不时接上一两句。 寥寥数语,竟常常能精准点出当地风土人情的核心特质。 甚至对一些城市公共交通的细节,街头巷尾隐藏的地道小吃风味也如数家珍。 “阳子……” 顾胜男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惊奇与浓厚的探询,隔着门帘看向外间那忙碌而模糊的身影。 “你对国外的风土人情,了解的深度似乎……远不止道听途说的皮毛?是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书籍,还是……” 她的话语中虽充满猜测,却唯独没有半分想到林阳真有可能迈出国门的念头。 在当时的乡村社会,出国无异于登天。 林阳正用厚实的刀背麻利地拍开蒜瓣,头也没抬,语气自然得像在谈论地里的收成。 “我家那是正经的根正苗红几代贫农,往上数八辈子都是土里刨食儿的泥腿子,出哪门子洋?” “国外啥花花世界,全靠凑在人群里听人家掰扯新鲜。” “就上个月,咱县里办了个海外华人回乡探亲交流会,请了位南洋回来的老华侨。” “我这人天生爱凑热闹听稀奇,前后跟着蹭听了几回,可劲儿缠着老爷子问东问西。” 他无比流畅地抛出了这个预设好的说辞,用前世的广博见闻不着痕迹地将这个理由填补得天衣无缝。 顾胜男心头却愈发觉得林阳身上有种难以言喻的奇异魅力。 他谈吐间逻辑异常清晰严谨,眼界开阔得远超其生长环境。 甚至隐隐透出一种超越其身份,带有沉稳气度与深邃洞察力的成熟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