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弼心中清楚,完了,一切都完了,汇沣银行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金融帝国,至此真的要彻底崩塌、走向覆灭了。 即便通过渣打银行的注资,挽救了汇沣银行,让汇沣银行苟活下来,以后的汇沣银行也不过是作为渣打银行的一个子公司罢了,全然没有了以往那独立自主、叱咤风云的风采。 它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将在这一场变故中化为泡影,成为金融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过往。 沈弼呆呆地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过往汇沣银行的种种辉煌时刻。 谁能料到,曾经辉煌到不可一世的汇沣银行,竟会折戟在他手中! 此前,他还对扭壁坚冷嘲热讽,觉得正是扭壁坚致使怡和洋行走向衰落,甚至被迫退出香江市场,成了怡和洋行历史上遭人唾弃的耻辱大班。 可如今,自己的境遇竟比扭壁坚还要凄惨。 怡和洋行尽管也遭受了沉重打击、损失惨重,但好歹根基深厚、底蕴强大,哪怕已经退出香江市场,凭借海外市场的业务,依旧能过得逍遥自在、有滋有味。 反观汇沣银行,此后恐怕只能在渣打银行的庇护下艰难维系生存,沦为一个毫无独立自主权的企业。 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雄鹰,再难在金融的广阔天空中振翅高飞、肆意翱翔。 而且,沈弼心里也非常清楚,一旦汇沣银行被收购,待资金慢慢回笼,那些重要客户重新获得资金运转后,十有八九都会转投渣打银行。 到那时,留下的汇沣银行,不过是一群零散且忠诚度极低的小客户,外加一堆棘手的烂账和不良资产。 渣打银行真正觊觎的,正是汇沣银行的这些优质客户,是汇沣银行那庞大的市场份额。 若不是这些客户的资金仍受困于汇沣银行,而汇沣银行又恰好陷入资金周转困境,渣打银行恐怕连收购的兴致都提不起来。 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渣打银行若想把这些优质客户尽数收入囊中,收购汇沣银行是必经之路。 否则,太古洋行、会德丰洋行等客户的流动资金,根本无法从汇沣银行顺利抽离。 一旦汇沣银行倒闭,它们也必将被牵连,遭受重创。 此刻,沈弼的内心好似被不甘与绝望的阴霾彻底笼罩。 不出所料,此事尘埃落定之后,他必然无法再继续坐在汇沣银行大班的位置上。 而且,虽说他向来颇具商业才华,可经此事件后,往后想要寻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怕是难如登天。 毕竟,将处于巅峰时期的汇沣银行,经营至资金链断裂、甚至不得不面临被出售的绝境,如此糟糕的名声传出去,又有哪家企业敢轻易启用他呢? 在办公室里发了发呆,他还是站起身来。 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无法逃避。 回到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尤其是那几名汇沣银行的重要股东,眼中仍闪烁着一丝侥幸的微光,心里还存着最后一丝幻想。 家族掌控汇沣银行一百多年历史,他们实在不愿意就此放弃。 然而,当沈弼轻轻点头的那一刻,那几名财团掌控人眼中的希望之光瞬间熄灭,彻底陷入了失望的深渊。 半个小时后,经过一番艰难的磋商,双方终于谈妥。 汇沣银行的各重要财团权衡利弊后,决定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将所持股份出售给渣打银行。 毕竟,他们心里清楚,继续死守着汇沣银行的股票,已然毫无意义,不过是徒增损失罢了。 …… 香江,康乐大厦。 当九龙仓集团发布这份公告后,林浩然便第一时间得知了此事。 刚知道的时候,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不可否认,他如今已经是九龙仓的股东之一,可毕竟不是控股股东,而且他也不怎么干涉九龙仓集团的事情。 但林浩然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求将九龙仓的金融业务转移到东亚银行去。 因为他知道,这样会让包裕刚难做。 熟知包裕刚经商历程的林浩然心里十分明白,包裕刚和汇沣银行之间关系盘根错节,紧密得难以分割。 倘若要包裕刚把旗下公司的金融业务迁移至东亚银行,这无异于将他置于一个极为难堪的境地。 对林浩然来说,旗下多一个九龙仓或者少一个九龙仓,影响其实并不明显。 毕竟,以东亚银行当下超过千亿港元的雄厚资金规模,他确实有十足的底气。 所以,在此之前林浩然拜访了诸多香江商业大亨,诚恳地希望他们能把资金转存到东亚银行,却从未对包裕刚提过类似要求。 包裕刚和汇沣银行之间情谊笃深,那是在漫长商业征途中沉淀出的信任与默契,坚如磐石,绝非轻易就能撼动。 林浩然又怎会做那让人为难之事呢?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如今包家竟在未与他商议分毫的情况下,发布了这样一则公告,这着实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而且,公告中指名道姓要转到东亚银行去,这可相当于给东亚银行打了个不错的广告。 再怎么说,包裕刚也是林浩然崛起前的香江首富,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 虽然如今的东亚银行已经成为香江第一大行,成为香江的新霸主,不缺名气,可这样的一个公告,足以能够凸显出东亚银行的靠谱。 “看样子,这位包叔叔,这是在卖我一个面子啊!”林浩然喃喃说道。 包裕刚的这个决定,对汇沣银行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