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借呗、金条、度小满,咬着牙满仓进去,赢了,衣食住行全部解决,给下一代打下一个起跑线的基础,不让孩子再为了几百块的补习费用而委屈落泪。 但是如果一旦被埋了 亏损二三十万,可能就十年八年的翻不了身了。 月薪一万不算少吧?三十万要攒多少年?这还不算利息呢! 所以这个世界不是没有“公平”,但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公平的次数,只有一次。 你上?还是不上? 要么像蚂蚁一样勤勤恳恳,谨小慎微的劳碌一生,就算手脚断了也不敢停下。 因为你一旦停下,别打蚂蚁就会踩着你的身体爬过去,争夺那本来就不怎么多的一口吃食。 如果你不甘心,那就像孤狼一般,冒着风雪饿着肚子,在雪原上寻找一次次厮杀的机会,饥一顿饱一顿的品尝那迷人的血肉滋味。 一次,两次最终倒在最后一次的面前。 王金羽,就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赢了一次大的,吃了个肚儿圆,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子孙后代的起跑线应该稳了。 但是再看看李野,他也忍不住的有些泄气。 “我跟他,怎么可能一样呢?” 但是王金羽并不知道的是,就在八年之前,李野其实跟他一样,也只是一个县城小婆罗门家里不成器的二愣子。 只不过这个二愣子开了挂,他就像洞悉了整个战场的雪狼一样,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精准狩猎,才一步步的积累出了满仓的收获,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 李野和文乐渝返回京城的时候,先去老丈人家接孩子。 在路上的时候,李野笑着调侃道:“小渝,你觉得小兜儿见了咱们之后,是喜笑颜开呢?还是哇哇大哭?” 柯老师教育孩子是有一套的,所以小兜儿其实挺怵柯老师,除了要压岁钱的时候,平时尽量不会在姥姥家待太久。 但是文乐渝把嘴一撇,不屑的说道:“你放心吧!你闺女都快成精了,甭管她心里怎么不乐意,也绝对不会对她姥姥有意见,她把姥姥当成大靠山呢!” “嘶~” 李野吸了口气,好笑的道:“你说她这个奸诈的性格,到底是随了谁的基因呀?” 文乐渝缓缓的转头,小嘴撇的更高了:“你自己家的闺女,也好意思说她奸诈?别人说她奸诈你乐意啊?” 平时文乐渝对自家的闺女也是非常头疼,动不动就是鸡毛掸子伺候,但要是说她奸诈,那当娘的也绝对不愿意。 “那肯定不乐意啊!而且奸诈这个词,也得分两头说” 李野一本正经的道:“就像双刃剑一样,奸诈用到正确的地方,那就是绝顶的聪明,咱们以后得正确的引导小兜儿,奸诈可以,但不能往坏处用,而是要保证自己不吃亏” 文乐渝呵呵一笑,道:“这个都不用引导,就算是你,也别要想让小兜儿吃亏” 有闺女的老男人,最怕孩子被黄毛给拐跑了,所以闺女越大,老头儿就越担心, 可是看现在小兜儿的样子,她不沾别人便宜就不错了,还指望她吃亏? 所以,奸诈就奸诈吧!无所谓。 两人赶着饭点儿到了中粮大院,等到了老丈人家一开门,发现两个孩子正乖乖的坐在沙发旁边,聚精会神的听着文庆盛讲故事呢! “当时小倭子正带着伪军扫荡,那一出动就是好几百人啊!你们的老姥爷只有二十多人,所以只能智取,不能硬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好吧!这年头最能吸引三岁孩子的故事,一定是战斗故事,特别是自家长辈的战斗故事。 文庆盛讲的带劲,俩孩子听的入迷,这会儿就是跟他们讲三八大盖能打卫星,他们估计也会百分百的相信。 听到李野和文乐渝进屋,小宝儿顿时高兴的跑了过来,很卖力的帮助爸爸妈妈拿东西。 但是小兜儿却快嘴快舌的说道:“爸爸你回来了,姥爷给我们讲故事,正讲到精彩的地方呢,你们先等一会儿啊!” 好家伙,李野不得不服气,这小妮子是真会给她姥爷捋胡须啊!为了夸姥爷的故事讲的精彩,连爹妈都不顾了。 不过文庆盛却笑着道:“这个故事你妈妈也会讲,待会儿让你妈妈给你接着讲吧!现在还不赶紧帮你妈妈拿东西?” “好嘞~” 小兜儿噔噔噔的跑过来,接过了文乐渝手里的东西。 “妈妈我帮你拿.您和爸爸累不累啊?我给你们拿两瓶汽水吧.” 小兜儿机灵的拿东西、拿汽水,把老实巴交的哥哥给衬托的毫无光彩,让人忘记了小宝儿拿的最重、最多。 李野只能摸了摸儿子的头,给予他亲和的安慰,可怜这小子也是个聪明孩子,还被文乐渝评价为“不知不觉沾便宜”,但要是总被压制在妹妹的光环之下,也不知道会不会憋屈。 因为现在柯老师想开了,家里有了保姆,所以晚餐做的很快,不一会儿就开饭了。 开饭之后,柯老师就问起了驻城的情况。 “小渝走的时候,只是跟我说了个大概,听说被拐的那个女子,还是大学生?” 因为柯老师是管教育的,一直以来致力于“知识开阔眼界”,只要眼界开阔了,被拐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但是这一次被拐的竟然是大学生,可算是开了眼了。 李野沉声回答道:“是的,而且那个女子还是我和小渝的高中同学,她应该是遇到了假冒X代身份的男子,然后中途被骗到了山区.” “另外我们在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发现偏远山区的某些孩子,并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女孩子居多” “我们在驻城招工,已经放低了招工的标准,但还是比京城这种大城市困难,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真的有待提高.” 这才是李野想跟柯老师讨论的“正事儿”。 内地从八六年就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年,但是李野在驻城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人没有初中毕业,特别是山区的孩子,上到初一、初二就退学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分两个原因,一是家里缺乏劳动力,十四五岁的孩子早早的就开始投入生产, 二就是孩子们不愿意上学,宁愿退学下河摸鱼逮蚂蚱,也不愿意去课堂上对着课本发呆。 总的来说,就是对知识的重要性,严重的缺乏认知。 驻城汽车厂的第一批新职工,有一大部分都看不懂电路图,物理几何就更别说了,能够准确的按照度数画出钝角、锐角就不错了。 这些在几十年后小学三年级的知识,在这会儿却真的需要初中生才行。 “妈妈,我知道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职业技术教育,但我认为力度远远不够,我们想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内地从八二年开始职业高中教育试点,到现在也已经八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