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恪点点头,看起来颇为感动,不过他旋即说道“侯大人真是好人呐,不过我也帮了侯大人一个小忙,咱们算是礼尚往来了。” “殿下何意?” 侯君集眯起双眼,眸中闪过一丝警惕。 李恪轻描淡写地回答说“不久前,侯大人的几位老友从并州给你送来书信,可惜途中不巧被遗失了,我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便马上派人去找,相信再过不久书信就会被平安送回长安。” 他在说到“平安”两个字的时候,刻意加重了语气,而侯君集的脸色也在这一瞬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殿下说的书信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完没听说过?” “不知情也不要紧,大人那几位在军中的故交,也是担心大人如今位高权重,早已将他们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将很多军中发生过的事情都写在了书信中,大人到时候一看便知。” 李恪说完这番话,径直朝着宣政殿内走去,这时大总管王蒙也出现在了殿内,这就意味着李世民马上就会到场。 “侯大人,咱们也该进去了。” 旁人看到侯君集愣在原地,于是出声提醒了他。 自此侯君集的脸色就陡然变得凝重起来,而不像先前那样还有闲心去调侃嘲讽李恪,但他的反常并没有被李承乾等人察觉。 “关于大理寺官差被杀的这桩血案,吴王已经将那些凶手缉拿归案,他办事的效率可比你们大理寺和刑部都要高,那么现在你们审的如何了?” 早朝开始后,李世民第一时间提起这件事,这说明虽然过去了几天,但他始终都高度重视这件事的进展。 大理寺卿崔江旋即站了出来,他躬身禀报道“陛下,这几个凶手嘴皮子很硬,他们声称是来营救陈胜等三人的,除此之外一概不提。” “臣正在加紧审讯,让他们能够老老实实说出真相,但尚需一些时间。” 李世民对这个回答并不是很满意,他瞥了一眼刑部尚书刘德威,“大理寺和刑部联合提审,要是再没有进展,你们就都给我回乡下种地去吧!”"李世民的旨意已经下达,李恪不日就要启程前往荒芜戈壁的陇右。 今天一早,按照规矩李恪需要入宫谢恩,以示自己对皇上这个安排心怀感激。 不过对他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和杨妃告个别,并且交代一些必要的事情,在他离开长安的这段时间里,虽说杨妃还有蜀王李愔照应着,但后宫的事情往往不是那么容易插得上手。 他要防着会有人拿杨妃掣肘自己,做好必要的防范总是没错的。 宣政殿前,李承乾就像是一朵散发着沁人香气的鲜花,一出现便吸引众多官员向他围聚过去。 “太子殿下,我听说陛下要安排吴王前往陇右,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一名户部官员马上逢迎地说道。?.?????.?? 李承乾脸上不见喜怒,但很是惬意地说“吴王这样的大才自然不能埋没,父皇命他去陇右抗击突厥,那是给他锻炼的机会,这个安排真是英明无比!” “是是是,皇上英明!” 虽然李世民这会儿还没来,但这几个人依然驾轻就熟地拍起了皇帝的马屁。 李承乾得知李恪要离开长安城,前往陇右的消息时,其实早就志得意满地大肆庆祝了一番,府中珍藏的美酒被他连开了两坛。 陇右地处边疆,路途遥远,李承乾终于可以不再见到李恪那张脸,这让他心情大好,实在找不到不为此庆祝的理由。 “吴王这次去,最好一辈子都别再回来,省得惹咱们太子殿下生气。” 一名官员摆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架势,阴毒的诅咒起了李恪。 随后站在李承乾身边的侯君集,则更加狠毒地说道“一辈子?陇右那地方兵荒马乱,环境恶劣,指不定去的路上就染了什么病,又或者被突厥骑兵给” “如此,还哪来的一辈子呢?” 侯君集挑了挑眉,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如果李恪死在去陇右的路途中,那岂不是再完美不过了吗? 他们旁若无人的调笑、谩骂着,虽然是站在远处一角,但窃窃私语的声音也还是难免要传入其他官员的耳中。 岑文本对太子党这些人很是看不过眼,他曾也向这帮人靠拢过,毕竟身在官场总是要选择战队的,一味独来独往根本混不长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