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可以说,陈凌一家在市里也过起了舒坦日子。 等狗场那边开始动工后,他也不管什么事,什么工人吃饭之类的问题也统统不管。 一个狗场翻建的小活而已,又不是建房子。 不用太认真的去管。 他就只是给找了个烧饭师傅,每天两顿饭做着,每顿有肉,要求尽快完工。 狗场这边需要改成水泥地面。 另外就是更大的狗舍隔间。 狗舍和小房子一样,三面是墙,一面是笼网,再确切一点,不如说是跟后世的动物园玻璃展览窗差不多。 总的来说,工作量不大。 陈凌找的人也不少,这个建筑队二十几个人呢。 水泥地面一天就能完工,放到最后来做。 狗舍的话,由于大部分的原有地基不用动,也比较省事,有陈凌好吃好喝供着,工钱比别处也多。 卖力的干起来,大概也就是一周的时间就能完工的。 最晚不超过十天。 陈凌对此也没有太过着急。 也就是每天晚上会去废弃果园看看狗,给狗群喂喂食。 白天的时间,都是带着家人到处顽耍。 有时候会去孙艳红店里坐坐,喂喂龙鱼。 有时也会去各个学校图书馆逛逛,找一些书籍来看,王素素是很喜欢看书的,各种书爱不释手。 当然,更多的,他们还是在家鼓捣一些小零食。 比如炒栗子,红薯干,红薯片,各种山楂、橘子、香蕉做的糖葫芦。 天天想着法子摆弄吃的。 除了吃喝玩乐之外,也有很多人过来拜访他。 有刘建成、余邦金、杜广和一类的老朋友。 也有韩少博这样的年轻小伙子,带着人来讨论第二部动画片的剧情。 还有的,是赵玉宝介绍的,要给他儿童故事做出版的一些朋友。 这些朋友说来也巧合。 陈凌懒散起来,已经很久没动笔写过那些故事稿了。 是赵玉宝给王立献家的五妮儿问起奖学金的事情时,跟朋友说起来陈凌在市里呢。 然后老头子非常想给陈凌安排点事干。 非常想让他有个作品。 就跟那些人说了陈凌的情况,说儿童故事写的非常不错,而且是他老人家亲自校正修改过的。 这出版的朋友呢,也对陈凌非常好奇,很想见他。 毕竟陈凌现在的名声在外边看来,传得比较玄乎,连新闻和报纸上的消息都带着很大的吹嘘和编造的色彩。 他们也想见见陈凌真人。 结果来了之后,只是吃了顿饭,跟陈凌去狗场逛了一圈,就也跟陈凌成好朋友了。 且不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多认识朋友,也确实能让这人见识不一样的风景,脑子不至于局限和僵化。 就这样,悠闲度日,过去了七八天。 狗场基本完工了,足月的小狗也半卖半送出去十多条。 这年月土狗卖不上什么好价钱,顶多也就是大几百。 反倒是那些斗犬,大洋狗生的,基本能破千。 陈凌也不在意,反正狗卖的钱只是小钱。 他把中意的小狗留下后,就把精力放到了在洞天研究的苍蝇身上。 “可喜可贺啊,无菌蛆还不行,采蜜苍蝇确实是真搞出来了,不错不错,真的很不错。” 陈凌驻足在隔绝了灵气的荒漠区,经过这段时间,体型变得瘦长的苍蝇,已经彻底改变了食性。 原来是食腐的习性。 现在成了集采蜜和捕食昆虫两种特点于一体的采蜜苍蝇。 “何况,除了这个苍蝇,我还发现了新的惊喜!” 陈凌把目光投向了旁边漂浮的罐头瓶里,里面是嗡嗡乱飞的一群如同黑锋一样的昆虫。 这个东西叫黑水虻。 食腐比苍蝇还要厉害。 而且比苍蝇更牛的是,这是天生的垃圾分解器。 不仅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吃东西,而且繁殖能力也跟苍蝇有一拼。 但在传播疾病细菌方便,却又远比苍蝇来的安全。 如果说培育这个新品种苍蝇的想法来自于公知编的有关澳大利亚的故事的话。 这个黑水虻就真的是无意中的惊喜发现了。 是他在一个暖和晴朗的白天,带着孩子们在狗场那边玩耍的时候,在一个兔子洞里发现的。 当时还以为是马蜂。 后来仔细瞧了瞧并不是,而是住在石头缝里。 而且垃圾堆里相当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