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7 章 结果初成-《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2/3)页

    "我在这个厂干了十五年,从学徒干到主管。

    可现在企业转型升级,新上的自动化生产线我都不会操作。"王师傅说着,眼圈有些发红,"家里两个孩子上学,房贷车贷都要还,这个年纪要是失业,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些走访让李毅飞对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周后,李毅飞再次召集会议,确定了最终的试点方案。

    一月十五日,试点在细雪纷飞中正式启动。

    李毅飞第一站来到参与试点的科创企业"智云科技"。

    这家公司以年轻化著称,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

    公司CEO陈明是个三十出头的海归,他直言不讳:"李市长,我们不是歧视35岁以上的员工,但科技行业变化太快,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快速适应的人才。"

    "我理解。"李毅飞说,"但经验和稳定性同样重要。

    不妨先试试,政府会提供相应的培训支持。"

    在政府的协调下,智云科技招聘了三位35岁以上的工程师。

    起初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38岁的李姓工程师不习惯公司的敏捷开发模式,在每日会议上总是沉默寡言;

    42岁的张主管对新兴技术不够熟悉,在技术讨论中插不上话。

    但转机出现在第二周。

    公司接了一个老客户系统的升级项目,这个系统已经运行了十年,文档不全,年轻工程师们看得一头雾水。

    这时,李姓工程师站了出来,他曾经参与过类似系统的开发,仅用两天时间就理清了系统架构。

    "这份经验,是再聪明的年轻人都替代不了的。"陈明在周报中写道。

    与此同时,试点在制造业企业也取得了突破。

    这家企业正在推进智能化改造,许多老员工面临下岗风险。

    在政府培训资金的支持下,企业开设了"数字化技能特训班"。

    42岁的刘班长起初很抗拒:"我都这个年纪了,还学什么电脑?"

    但在培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刘班长逐渐掌握了新技能。

    更令人惊喜的是,由于他对生产流程极其熟悉,在操作新设备时总能提出优化建议,使生产效率提升了15%。

    "这些老师傅就像活字典,他们的经验是无价之宝。"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然而,试点并非一帆风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