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蓝玉的声音落下许久。 大殿内依然无音。 朱允熥虽然卖力在演,却并没有哭出声来。 而是装出一副欲哭还止,强忍着不让自己流泪,不使自己哭的模样。 又低着头,好像生怕别人看到了。 老朱也还没有注意到,投来目光。 他坐在龙椅上,仿佛也陷入了沉思。 这一刻的朱元璋,恍惚间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而是沉痛追忆着自己儿子的老父亲。 眼前浮现一幅幅儿子在世时的画面。 那一年,朱元璋二十七岁。 在这个时代,二十七岁还没有子嗣,是一件让人很担扰的事情。 那一年,他被封为总兵官,已成为全军事实上的统帅。 那是龙凤元年,朱元璋正率军攻打应天府,得到了儿子出生的消息。 听到消息,他几乎高兴得坏了。 压抑不住兴奋的朱元璋,带着一众将领爬山,尽情宣泄着心中的喜悦,并在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字。 儿子的出生,果然也给他带来了好运。 朱元璋顺利的攻克了应天府。 从此一路蒸蒸日上。 灭陈友谅,平张士诚,北伐北元。 铁骑横扫天下,创立大明王朝! 在外人面前,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一声令下,天下莫敢不从。 可谁又还记得,他也是一位慈祥又严肃的父亲。 对儿子有着最朴素,也最深沉的爱。 外人畏他如虎,儿子却可以双腿跨在他的脖子上,玩骑马的游戏,开心地喊着“爹爹”。 儿子一天天的长大,朱元璋也在儿子的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很小便将其立为世子,手把手教他怎么当皇帝。 寄希望于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继承大明江山,做一位流芳百世的名君。 他将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毫无保留的归于东宫所属,让他们尽心尽力,辅佐儿子。 这个儿子,也从来没有让他失望。 尽管他们父子之间有争吵,也打骂过无数次。 但儿子无疑是极为优秀的。 做事稳重,有自己的见解,杀伐果断,又不失仁义。 无论是谁,都认为这个儿子将来必然会治理好大明,成为一代明君。 谁又能想到,半年前还好端端的儿子,会在去北方一趟后,回来便一病不起了呢。 最后竟然一命呜呼。 上天何其残酷无情。 让他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蓝玉说得不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