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其实也不能怪他。 最重要的一点是,原身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亲娘又死了! 有娘的孩子是一块宝,没娘的孩子是根草。 吕氏抚养他,表面上对他很好,实际上可没有安什么好心。 比如说,朱标病重的时候,吕氏就故意安排朱允炆日夜侍候,而让朱允熥去玩。 朱标死了,吕氏千叮万嘱让朱允炆极尽悲伤,拼命哭泣,甚至不吃不喝。 却劝朱允熥不要伤心难过,该玩玩,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其用意就很明显了。 原身年幼无知,也就是他穿越过来之后,才对这一切洞若观火。 听到老朱的问话,朱允熥哭泣着说道:“爹爹刚走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悲伤难过。” “我一直觉得爹爹还没走,还在我的身边,还在看着我。” “我不相信他走了!皇爷爷,我不相信啊!” 他拼命哭,哭得肝肠寸断。 老朱一下子愣住了。 是啊! 大妹子走的时候,儿子朱标走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 并没有立刻就感到很悲伤难过,因为心中根本不相信。 跟傻了一样,就是不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 后世心理学上,将这种精神状态称之为——人格解体。 又称感知觉综合障碍。 即一个人在经历重大变故后,对现实生活知觉的失实。 事实上是一种人体自我保护机制。 由身体自发的激活,以免过度的悲伤损害身体,乃至丧失生命。 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会不相信现实,不承认现实,感知麻木,情感丧失。 不少人在突然丧失最亲的亲人之后,在最初的几天里面,会丝毫也不感到伤心难过,整个人就跟麻木似的。 外人看起来又完全是一个正常人,所有的行为都很正常。 只是没心没肺,情感上麻木,感觉不到悲伤难过。 外人很容易以为这个人是天生冷漠,没有感情,连至亲之人死了都不悲伤! 但事实上,这正是极度悲伤的表现。 是极度悲伤之后,生命的本能在自我保护! 一直到几天或者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从这种状态中挣扎出来,悲伤才如洪水般爆发! 老朱不懂心理学。 但老朱亲身经历过丧妻之痛,丧子之苦。 初闻迅息的他,整个人也麻木了! 想哭,也哭不出来! 好像连悲伤也不知道! 过了很久,才回过神来! 那种痛彻心扉的伤感,才猛然爆发。 自己有过切身体验,因此,老朱立刻就明白朱允熥话中的含义了。 “可怜的孩子!”老朱将他的头揽在怀中,紧紧抱住。 看来自己一直错怪他了。 这个孩子,并不是薄情寡义,天生冷漠,对父亲的死无动于衷。 而是太悲伤,太难过了,以至于一直走不出来,就如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没有情绪,不悲也不喜。 所以,在别人眼里,他就显得没有感情,父亲死了都不哀痛,不孝! 联想起《大明日报》上那篇《我的父亲》。 若非对父亲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又岂能写得出那般直白,又那般满含思念之情的文章呢? 这一刻,老朱突然全部都想明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