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朝堂上的事,在场者众多,早已传出来了,自然不用他再多说。 但后来的事,只有他和老朱两个人在场,杨士奇自然不可能知道。 杨士奇听他说完,拍掌赞道:“殿下当真非凡人也。” “这办军事学院和实行双主官制的法子,委实天马行空,惊世骇俗,大胆却又巧妙万分。” “有此两法,困扰数千年之久的武将专权问题,将能得到彻底的扭转和根治。” “高啊!太高了!” “如此高明的法子,也只有殿下才想得出来。” “我却是万万也不能的!” “殿下之才,胜我万倍!” 他神色间真情流露,钦佩不已。 这些年,他虽然颠簸流离,到处讲学读书,却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心里始终忧国忧民,也一直在思索治国救民强军的国策。 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这般好的法子。 对朱允熥,杨士奇确实是发自心底的佩服。 自己只能想一些权斗谋略,机关算尽,这终究只是小道,小才! 而吴王殿下,却能想出这般巧妙治军法门,这才是真正的大道! 吴王有大才啊! 杨士奇对朱允熥的看法,又提升了许多许多。 他虽然没有中举,却是最纯正的读书人。 心中想的亦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又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再或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能辅助一位明君,那一生该何其幸运? 没想到,还真让他遇上了。 不仅慧眼识珠,如伯乐般看中了他。 使他从一介布衣,骤然间出入王府,引为上客。 还拜他为师。 眼看着就要被立为储君,将来执掌大明帝国。 而他作为帝师,前途自不可限量。 更重要是,此人有天纵之才,想的法子,每出人意料之外,却又高明无比。 这样一个人,若是有一天登基称帝,治理大明,必定让大明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 而他作为辅助者,也将名垂青史。 念及这一切,杨士奇只觉恍如做梦。 需知他昨日还是一介平民,甚至被莫名其妙关在地牢中,前途未卜。 不知不觉间,杨士奇的眼眶竟然都湿润了。 他为自己遇到这样的明主,高兴得哭了。 朱允熥并没有注意这些,他笑道:“你先别急着奉承我,先好好想想,明日去见皇爷爷,该如何应对吧。” “这可是你第一次面圣,一定要拿出一定本事,可不能让皇爷爷看低了我亲自找来的老师。” 杨士奇背过头去,偷偷用衣袖擦掉眼泪,笑道: “虽然陛下之前和殿下说了,但因殿下遇刺的事,陛下受了刺激,龙体尚未康复,明日多半不会召见我!” 他又想起了什么,道:“军事学院招收的学生如此特殊,是否让陛下担任院长,会更好一些?” “殿下只需担任副院长即可。” “如若不然,满朝勋贵武将,还有都督,指挥使,皆是殿下门生。” “权柄太重,恐怕会惹来猜忌。” 朱允熥却是摇了摇头,道:“无妨。” “皇爷爷若真要立我为继承人,便绝不会猜忌我。” “外人的闲话,又何足道哉?” 他很笃定,老朱不是这样的人。 而且,他想要当储君,早就明着说出来了。 设立军事学院,就是培养自己的嫡系,打好根基。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将老朱请来当院长,自己做副院长,反而显得有点假惺惺。 老朱毕竟是皇帝,出宫一趟都不是小事。 再加上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担任院长明显也只能是挂个牌子。 可这样一来,他这个副院长,就失去了收学生的名分大义。 那些武将勋贵,左右都督,佥事,推事官,指挥使,就是老朱的弟子,而不是他的弟子。 他只能通过笼络的手段去拉拢。 这不是故意给自己造成不便吗? 朱允熥当然不会这样做。 听到他的话,杨士奇心中一动。 突然想起今日朝堂上,蓝玉的应对。 蓝玉所说的话,可谓是石破天惊。 明明白白的说,哪怕故太子谋反,他都要跟着。 搁在别的皇帝那里,蓝玉早就人头落地了! 可在老朱这里,竟反而因为这样的话,而被老朱赞赏。 这位开创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还真不能以一般的帝王之心度之。 想到这里,杨士奇便不再反对。 “殿下既然有把握,那便依殿下所言!” 两人正说话间,外面突然响起了侍卫的声音。 “宫中派人来传旨了!” 这是杨士奇早就交待过的。 若有什么人来了,要大声呼喊,使里面的人知道。 闻言,杨士奇连忙出来开门。 很快,一名太监捧着一卷圣旨,走了进来。 他走路迈着八字步,目不斜视。 走起来虎虎生风,颇有一番睥睨所有人的姿态。 侍卫以及杨士奇向他拱手见礼,他亦全当视而不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