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上升,不断刷新记录。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金陵城,总共也不过七八十万人口。 一份每日印刷发行的报纸,竟能达到十万的发行量,可见其有多么恐怖了。 这主要是因为金陵城的人口构成非常特殊。 比如说,国子监监生就有六千余人。 军队又有十几万人,外地来赶考且长期逗留的书生,来经商的商人,来完成朝廷轮班任务的工匠,又有十几万。 这里面包含很多流动人口。 他们当中的识字率比较高。 监生,书生自不用说。 便是出远门经商的商人,虽然不用多高的文化,却是必须要认得字的。 有了大量的识字人群,就有了销量基础。 这个时代的娱乐生活极度缺乏,能每日买一份报纸,看看上面的故事,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 而且,金陵城内虽然只有七八十万人口,但整个应天府却足足有三百余万的人口。 因为郊区还有大量的人! 四文钱一份的大明日报,相比其他书籍,只能说是太便宜太便宜了。 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要不然也不可能将价格压到这么低。 随着印刷量的增加,需要的纸张和油墨也越来越多。 大量生产之下,成本更是进一步走低。 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卖报纸也就成了一份非常赚钱的工作。 城内卖报人太多,饱和了,很多人就将报纸贩往郊区去售卖。 甚至还有一些从外地远来京城的商人,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有些商人更是一次性便购买数千份报纸,准备运回外地去售卖,以从中牟利。 至于报纸的时效性? 其实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那么在乎。 谁会去管皇帝陛下的故事,是几个月前印刷出版,还是今天才发行的呢? 能看就不错! 在这几方面的作用相加之下,大明日报的销量,不断攀升也就不足为奇。 一天印刷发行十万份,还只是因为现在办报纸的时间太短,规模扩张的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暴增的速度,根本就供不应求。 要不然,恐怕不是每日十万份,而是二十万份,三十万份,乃至五十万份,一百万份了! 以大明日报如今的火爆,那真是印多少,销多少! 因为招募编辑和记者,增加了不小的开支。 但销量的上升又摊薄了成本,使得四文钱一份的报纸,利润仍维持在两文半。 至于免费送的。 现在除了老朱那里,仍然每日免费送一份进宫之外,就再也没有了。 官员们爱买不买,想要他再免费送,那是门都没有的。 十万份报纸,即每天能赚二百五十余贯钱,按如今一贯一两银的兑换标准,即二百五十余两白银。 一年算下来,足足有九万余两白银的纯利润。 比他身为吴王每年领的俸禄还要高得多。 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发行规模还在不断的上升,呈指数级的增长! 自从招募来一批记者之后,朱允熥对外面的动向,终于有了不少的了解。 就在他忙着处理自身诸多事务的时候,这段时间,朝中已是暗流汹涌,山雨欲来。 十月初一日。 朱允熥已在府中养病十余日。 朝政荒废,流言四起。 这一日,献王朱允炆前来拜访。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