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允炆接言道:“想来就是我那二叔秦王了。” “爹爹不在了,他觉得自己才是顺位继承大明江山的人。” “如今皇爷爷要将吴王立为储君,他心里岂能没气?” “指使人刺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皇爷爷借故重重打他的板子,肯定也是因为此事。” 方孝孺眸内眼波变幻,道:“秦王的嫌疑确实是最大的。” “不过,秦王是藩王,常年久居外地,不在金陵。” “如今是因故太子的丧事,才回来一趟。到金陵的时日,也不是很长。” “而那群行刺的人,却是朴家余孽。” “试问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秦王,又是如何和朴家搭上线的呢?” “若说回京之后,双方才联系上,那他们的关系进展,也未免太快了一些。” “短时间接触,如何能互相信任?不怕泄露?” “此事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古怪。” 黄子澄却是笑了起来,道:“这是他吴王才需要头痛的事,咱们根本不用猜来猜去。” “别看吴王现在表面上风光无比,可他在朝中的根基非常浅,还树敌无数。” “这次的刺杀,只是一个开端,日后他要面对的危机,只会越来越多。” 方孝孺端起茶杯,用茶盖轻轻拨了拨茶水,吹了一口气,方小小浅喝了一口,放下杯子,道: “说起来,陛下将王弼等人谋反案交给了黄兄审理,却不知黄兄审得如何了?” 听到这句话,朱允炆顿时眼前一亮,精神也骤然兴奋,道:“对!王弼等人可是梁国公蓝玉的心腹,唯蓝玉之命是从。” “蓝玉又坚定的支持他朱允熥,若是将王弼等人皆定一个谋大逆的罪名,将其满门抄斩,那蓝玉就少了左膀右臂,势力必将大减。” “没有蓝玉等一干武将勋贵给他撑腰,看他朱允熥还有什么本钱和别人争大位!” “就算皇爷爷给了他,他又坐得稳吗?” 不料,黄子澄听到这番话,却是轻轻摇头。 方孝孺心中一惊,连道:“怎么?可是查不出什么证据,不好给王弼等人定罪吗?” 他神色一变,严肃道:“其实王弼等人那日围攻吴王,就已然是大罪了。” “能不能查出其他证据,也不打紧的。” “况且,此案既然已交到你手里审理,为了国家大计,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黄兄可千万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成法。” “虽然我辈读书行事正当堂堂正正,但值此关键时刻,也需要变通一二。” “没有罪证,便给他造出一两件,安上去就行了!” 黄子澄还是摇头,在朱允炆和方孝孺不解的目光中,他笑道: “其实我一开始,心中所想,亦和献王殿下以及方兄刚才所说,一般无二。” “但我后来左思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 “虽然王弼等人率众围攻吴王是大罪,确系大罪。” “但王弼是蓝玉的人,这一点不仅我们知道,陛下也知道。” “吴王在朝中没有根基,他所倚仗的,就是一干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勋贵。” “王弼等人,本就是我参的。” “陛下却又将王弼等人交我审理,这不明摆着,要我给他们判死罪吗?” “你们说,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朱允炆双眸瞳孔骤然放大,猛地一拍大腿,道:“黄老师的意思是,皇爷爷要杀王弼等人,以此助朱允熥立威?” 方孝孺却是立即出言否认了他的看法,道:“若果真如此,陛下便会将此案交给吴王殿下来办,而不是你了。” 黄子澄微微笑着,用手摸了摸胡须,脸露得意之色,道:“我苦苦思索,最后终于想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方孝孺和朱允炆都将目光射向他,等待着他的下文。 黄子澄却不着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缓缓开口:“有两种可能!” “第一,陛下想要杀他们。” “原因也很简单,蓝玉在军中权势太大。” “那日那般剑拔弩张的状况,吴王带着锦衣卫,都压制不住,可蓝玉几句话便能让数千人乖乖退去。” “这样一个人,若是再不削一削他的权势,将来陛下不在了,还有谁能驾驭得了呢?” “杀掉王弼等一干人,自然是削弱了蓝玉的权势,也会因此而影响到吴王。” “但反过想,没有王弼等人的支持,蓝玉势力大减,吴王是不是就更好控制他了呢?” “蓝玉的势削了,可吴王的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壮大了。” “我若是给他们定了死罪,杀了王弼等人,就反而帮了吴王。” 朱允炆点头,正待插言说什么,黄子澄却又接着往下说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陛下并不想杀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