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初的政局,与后世大不相同。 自从老朱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之后,中书省也就不复存在。 老朱一个人独权大揽。 开始的感觉还很不错,但很快,比生产队的驴还能干的老朱,也被堆积如山的奏折,和整日整夜都处理不完的公文、国事给压垮了。 即使老朱不要命般的工作,为了防止自己遗忘了什么事情,甚至在卧室和书房贴满了一条条便条,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可还是干不完! 根本不可能干完! 最后,老朱也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开始设置大学士作为顾问,帮着处理朝政。 同时,也有了通政司衙门。 洪武年间,通政司还不是后世的摆设,反而地位极高。 通政司有权将各种奏章分解、整理、再呈送到皇帝面前。 当杨士奇和朱高煦率领一众锦衣卫,赶到通政司的时候,里面正忙得热火朝天。 大量的奏章正在被分门别类,分成了许多类别,每一类都堆积如山。 有人高喊道:“都动作麻利点,所有的奏章,今天要全部处理。” “最迟明天上午,就要全部呈交吴王殿下。” 杨士奇带着一众锦衣卫走了进去。 那名官员明显不认识他,见状立即斥责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闯通政司衙门?可知这里是朝廷重地,擅入者死罪!” 杨士奇未穿官服,只着便衣,他以手轻轻拉了拉衣领,稍作整理,正声道:“翰林院侍讲学士,杨士奇!” 此言一出。 通政司内的官员,人人变色。 杨士奇由一介布衣之身,得吴王器重,举荐为官,受陛下亲封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一步登天。 这已经成为大明官场的一个传奇故事 凡京中官员,无一人不曾听说。 有人嫉妒,有人羡慕……有人感叹命运的不公,自己为何就没有遇上这种好事…… 只不过,自那之后,杨士奇一直在吴王府中办事,并不与朝中官员打什么交道。 大家都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此际骤然听到他的名字,通政司的官员们,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便立时露出笑脸相迎。 “原来是杨侍讲大驾光临,失敬!失敬!” 通政司官员尽皆抱拳拱手行礼。 “却不知杨侍讲前来,有何贵干?” 一名官员上前道:“莫不是吴王殿下的身体好,可以处理政务了?” 他弯腰打着笑脸道:“呈送奏章,乃是通政司的职责。” “又岂敢有劳杨侍讲亲自跑一趟?” 杨士奇淡淡道:“谁告诉你,本官是前来取奏章的?” 云淡风轻的话,落下时却有若惊雷。 那名官员一愣,忙道:“那卑职就不知,杨侍讲前来,有何贵干?” 他其实亦是一名五品官。 论品级并不比杨士奇低。 但谁都知道,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可不能按一般的品级来算。 巴结讨好的时候,称一声“卑职”,实属正常。 这名官员虽然在通政司办事,也听从了朝廷上一干文官的建议,不给吴王殿下递呈奏章。 然而,当着杨士奇的面,却不敢有半分不敬,反而竭力讨好。 “杨侍讲若有什么事要办,尽管吩咐便是,只要卑职力所能力,一定要办。” “好啊,我们是来砍你们的脑袋的!” 一道脆生生又略带童稚之气的声音,骤然插嘴道。 朱高煦抱着宝刀,威风凛凛的看着屋内众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