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允熥微微点头。 这一点,倒是人之常情。 人可以在外人面前演,却很容易向身边亲近的人,或者向认为信得过的心腹面前,吐露真实的心声。 不过,这些也只是怨言,仍然不是罪证。 就算老朱知道了,应该也没有这么严重。 毕竟,朱允熥确实是在抢吕氏儿子朱允炆的储君之位。 吕氏因此而有怨言,亦属正常。 杨士奇知晓他心中疑惑,道:“想来是陛下查故太子,嫡长孙,以及常妃娘娘时,有所发现了!” 朱允熥吃了一惊,道:“当时没有发现任何端倪,如今这么快就发现问题,不可能吧?” 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重查原来的案子,再找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疑点,只是疑点而已。”杨士奇道:“陛下没有起疑心的时候,那些疑点便不是问题。” “一旦起了疑心,仅凭少许疑点,就足以置她于死地。” “比如说,故太子病重期间,她是否给故太子端茶喂饭,甚至是自己下厨烧菜。” 朱允熥一愣,道:“这有什么问题吗?他们毕竟是夫妻,丈夫病重,妻子做这些事,天经地义!” “陛下不疑她,就没有问题。”杨士奇淡淡笑道:“陛下若疑她,那这些饭菜、茶水,便是绕过了东宫典膳局和太医院,谁能说一定没问题呢。” “可当时并未发现我爹爹有中毒的迹象。”朱允熥仍是不解。 “这并不重要!”杨士奇道:“故太子万金之躯,自然也不可能去开棺验尸,再查一遍。” “皇嫡长孙,常妃娘娘,同样也不可能。” “也许有中毒,当时没有发现。” “也许只是食物相生相克,故而查不出来。” “又或者吕氏就是被冤枉的,她真的什么都没有做。” “毕竟,她若真想下毒,也不应该自己亲自动手。” “而应让太医或是典膳局的人去做。” “这样万一事败,她还能推卸得一干二净。” “但殿下须记着,在朝堂上,真相从来就不重要!” “时过境迁,无论是不是吕氏害的,或者她就是无辜的,都不可能再清楚无误的查出来。” “陛下对她严密监视,听到了她的怨言,由此认定她心怀叵测。” “那她之前所做的正常事,便不再正常了!” “这些事,不会有真相,也不需要真相!” “重要的是人心。” “是陛下心中怎么想!” “陛下认为她有,那她即令没有,那也是有!” “因为事情过去了这么久,所以,我们查不到证据。” “但反过来说,也同样意味着,她也没有了当时的证据,能自证清白!” “我和陛下说那些话,在陛下心中种下疑虑的种子,可不是为了查案。” “而是为了帮殿下铲除最大的敌人!” “如今已然开花结果了!” 朱允熥默然,许久才微微点头。 人心,才能真正决定天平的倒向。 而证据和真相,在很多时候,一点都不重要。 只有弱小的人,才看重那些。 因为他们需要别人评定,需要外界的力量帮助自己。 要依靠证据和真相来获取外界的同情和帮助。 可在这朝堂上,在权力斗争中,看重的是力量的对比,谁又曾真正在乎过证据和真相呢。 吕氏是不是真做过什么,又或者是冤枉的,也不重要! 杨士奇拿不到任何吕氏作恶的真凭实据,但他以人心为刀,让老朱在心中对吕氏判了死刑! 政治,本来就是玩弄人心的哲学! 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吕氏有没有做过,她都输得不冤! 说到底,在这局以大明江山为棋盘,以天下苍生为棋子的棋局中,她也只是一个小虾米! 两人说话间。 外面又有人来报。 “燕王求见!”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