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来如此! 朱允熥再度看了赵瑞一眼,见他垂手欠腰,姿态保持极好,不由得微微赞叹。 此人办事,确实谨慎。 吉垣为何被赏赐这种事,不用他交待,就知道自己去主动打听,再来汇报。 光这一点,就超过许多人了。 要知道,王府的奴婢,大多数都是秉承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原则办事。 能不管的事,就绝对不管。 宁愿被斥责愚笨不堪,也不愿意多揽半分事儿。 因为其中的度,非常难以拿捏。 少做只是挨骂,多做则可能丢命。 赵瑞与那些人,却完全不一样。 他知道什么事应该多问,什么事情应该少说。 吉垣的情况,赵瑞知道打听清楚。 但朱允熥不问,他又不会主动多说什么,来显示自己比主子更聪明。 朱允熥问了,他也只是据实回答,不多做半句评论。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实际上却是反人性的。 就好像后世的打工人,往往会忍不住在老板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 多半不是有意为之,但很容易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因为这是人性的本能驱使。 能时时刻刻都将人性本能控制住的人,就非常不一般了。 如此看来,老朱给吉垣的赏赐,确实是在给自己暗示什么。 那又是什么呢? 朱允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新版宝钞……厚赏…… 对! 朱允熥猛然回过神来。 大明银行和新版宝钞举得了空前的成功。 但是,他似乎忘了赏赐一起办这件事的人了! 在后世,公司老板都知道给员工画饼,说上市成功,就给你们股份,分红,发巨额奖金等等。 当然,画饼只是画饼,最后兑现的寥寥无几。 但反过来看,那些举得巨大成功的企业,一开始跟着老板干的人,还真的都发家致富了。 股份……分红……巨额奖金……资本家们真给了! 毕竟,资本家们也知道,想要牛马跑,还是得喂草。 饼要会画,偶尔也要兑现一下。 放在这个时代,那便是赏赐! 大量的赏赐! 在这个时代的赏赐,其实质类似于后世的奖金,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 大户人家花钱买回家的丫鬟,理论上不用再给她们一分钱了,因为已经付了买身银子。 但实际上,就如同《红楼梦》里面所描写的那样,丫鬟也会发月钱,逢年过节,还有不少赏赐。 就是为了让她们干活更尽心尽力。 别看老朱对身边的奴婢素来小气,但赏赐有功将士,也是毫不含糊的。 一次便曾赏五千万宝钞,相当于大明两年的财政收入。 如此手笔,不可谓是不大了。 虽然后面的大明宝钞近乎变成了废纸,但老朱发赏赐,还是早期。 那时候的大明宝钞,还是挺值钱的。 办大明银行,印制并发行新版宝钞……这是大事,前所未有的大事。 将这件事办好,无异于打了一个大胜仗。 甚至比打大胜仗的影响更深远,意义更重大! 这件事做成功了,当然要重重赏赐一个相关的人员……从银行的柜员到印制宝钞的技术人员,都应该论功行赏。 要给大家发奖金! 如此才能聚拢人心。 以后要办事的时候,下面的人才会更加卖力。 要不然,那就是我才拿三千块一个月的工资,凭啥给你拼死拼命干活? 光靠杀头,光靠威压,可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 磨洋工摸鱼这种事,是大面积大范围的,还真不好去责罚谁! 唯有给他们重赏,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尽力。 不发军饷的军队,注定打不了胜仗。 任你如何严酷威逼,都是枉然! 但朱允熥还真将这事给忘了。 从后世穿越而来,他至今仍有少许的不习惯。 两处思维在脑海里面打架,又整天忙着朝堂上的权斗,各种刀光剑影,明争暗夺,适应新的生活,以及于遗忘如此重要之事。 杨士奇和姚广孝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杨士奇从一介布衣,一跃而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一步登天,这本身就是天大的恩赏。 姚广孝则是想改变天下的人,什么赏赐之类的……他一个和尚,连肉都不吃,女人也从来不碰,给他金银财宝有什么用呢? 但下面的人不一样。 眼巴巴的跟着吴王殿下做事。 自以为事情办成了,吴王殿下少不得重重赏赐。 结果,啥都没有? 这让下面的人怎么想? 恐怕从此之后,吴王刻薄寡恩的名声,就要不径而走了。 对他执掌大明江山,收拢天下人心,都极为不利。 然而,这件事,杨士奇和姚广孝还不真好向他提起。 毕竟,他们本身也是最重要的参与人。 提起来多少有点为自己邀功请赏的意思。 再则,在他们看来,以吴王殿下的才华能力,肯定不会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忘记。 吴王没有下令赏赐,必定有其用意,只需要耐心等着就是了。 也唯有老朱看得清楚,才透过给吉垣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来提醒朱允熥。 你宝钞都印了那么多,不要忘了赏赐身边人,给你办事的人! 接下来,他还要去大明军事学院担任院长。 对待那些勋贵功臣,都督武将,也需要恩威并施。 对于一个已然监国,即将被立为储君,继承大明江山的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储君便需要一个“厚恩”的名声。 储君往往会比皇帝更大方,给下属们更多的恩赏。 这当然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人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