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第一条没得说,只要有外敌的地方,若无法和平相处,就该打! 故而,朱元璋治下的大明,对于北元的态度,就是如此。 毕竟,北元是目前最大的外敌。 第二条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这种帝王功绩,建立在无数百姓的血泪身上。 一将功成万骨枯。 帝王开疆拓土,代价却是由穷苦百姓来承担。 除了让帝王在青史留名之外,好处全无。 在老朱看来,这是只有昏君才会做的事! 他绝不会做。 他的子孙也不能做。 何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事,存亡之道。 老朱很清楚用兵的凶险。 劳师远征,一旦战败,就很容易将整个国家都拖进去。 兵凶战险,绝非空谈。 在与诸将以及皇子们谈兵的时候,老朱曾说:“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目的是要治病。绝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是要吃坏的!” “为国当政者应该常讲军事,时刻不忘军事,但千万不能穷兵黩武!” 为此,老朱甚至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写入《皇明祖训》中,规定子孙后代无故不得对这些国家用兵。 此际,听到姚广孝的话,老朱立即警惕起来。 “熥儿可是要准备对外用兵吗?” 姚广孝怔了一下,没料到皇帝陛下会问起此事。 “贫僧并不知晓,吴王殿下只与贫僧说过成立情报局之事,并不曾提及欲征讨其他诸国。” 老朱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没有提及就好。 不过,日后还是得召熥儿来问清楚。 熥儿毕竟年轻气盛,难免有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想法。 得好好教导他以民生为重,不能擅动刀兵。 “你的探听司办得如何了?可有打探到那日行刺熥儿,究竟是何人指使吗?” 老朱问起了这件事。 “回禀陛下,探听司成立不久,托陛下和吴王殿下的洪福,尚且一切顺利。” “那日行刺吴王殿下之事,事关重大,探听司本不该特意打探。” “只是从无意中得到消息,听闻宫中太监聂涣儿,曾出现在朴家余孽藏身之处。”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老朱龙眸内精芒一闪,随即便似是陷入了沉思。 此事他早已知晓,此际听姚广孝提起,心中不禁又有些感慨,许久不语。 大殿内寂静无比。 突然,老朱的声音平淡响起:“你对此怎么看?” “此事涉及天家,非贫僧所能妄言。”姚广孝谨慎对道。 “再过两日,便是熥儿母亲吕妃的生日,听说炆儿早已邀请过熥儿赴宴,你觉得熥儿该如何应对?” 老朱却不放过他,又问起了吕妃生日宴的事。 老朱之前早派人提醒过朱允熥,但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 姚广孝既然是吴王看重的谋士,朱允熥应该会与他商议此事,做好准备。 姚广孝闻言,却突然拜了下去:“贫僧想请陛下降旨,令吴王殿下不得前往!”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