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一哭,可谓是惊天动地。 见者落泪,闻者悲伤。 学院里面的学员们,纷纷过来安慰。 众人叹息吴王殿下的命运多艰,可怜可悲。 出生后不久,生母便离他而去。 而就在今年,不久前才经受丧父之痛,如今养母又撒手西去。 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竟要接二连三的承受这般残酷打击。 老天爷对他未免也太残忍了一些。 在大家的连番苦劝之下,“伤心欲绝”的朱允熥才登上了太监的马车,匆匆赶往东宫。 …… 几个时辰前的东宫。 夜色已深。 吕妃正在书房内。 她出身于诗书世家,父亲吕本曾在元朝为官,后来才投奔朱元璋。 吕氏虽是女子,可因为吕本无儿,自幼便将吕氏当儿子养,教她读书识字。 正是凭借腹中的几分书气,积攒一点名声,才因此而被老朱看中,选为太子次妃。 进入东宫之后,朱标对她也极好。 至常氏死后,吕氏便被扶正,成为继太子妃。 每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成为天下之主,大明的皇帝,吕妃便兴奋不已。 吕氏一门的荣耀,尽系于此。 可谁能想到,本来顺风顺水的事,却出现了意想不到变数。 而那个从中作梗的人,竟然是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朱允熥。 每念及此,吕妃便觉心如刀绞。 为从前所为,懊悔不已。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将朱允熥偷偷弄死。 偏偏自己顾忌名声,投鼠忌器。 “我这就是妇人之仁啊!” 吕妃轻轻叹气,用笔醮了醮墨,开始写笔记。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八日。” “陛下本欲在朝堂上立炆儿为皇太孙,却不料竟遭到了熥儿的劝阻,天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熥儿为何会做这样的事,他和炆儿的感情,不是一直很好吗?” “难道真的是天家无私情?” “可熥儿也是我一手养大,不是亲生,更胜亲生!” …… “今天的心情仍然很不好。” “我还是为熥儿感到高兴的,他能写出那样的诗句,真是有才啊。” “这就是我带大的孩子吗?” “标哥和常姐姐在九泉之下有知,也能含笑了。” “可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还能回到从前吗?” “熥儿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写得真好啊!” “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熥儿有这般才华呢?” “熥儿从小到大就挺讲奢华排场,从来没有节约过粮食,他那样写,不过是讨陛下开心罢了,多聪明的孩子啊!” “我思念标哥了!” …… “今天,陛下给炆儿和熥儿都封王了。” “这当然是好事,做娘的也为他们高兴。” “可是封了王,陛下又让他们离开东宫,分别去各自的王府。” “他们还那么小,我真不放心啊!” “他们兄弟会和好吗?不会因为抢夺大位而产生仇恨吧?” “我再三告诉炆儿,一定不能生弟弟的气。” “他们兄弟一定要好好的,永远好好的。” “愿标哥在天之灵保佑他们!” …… “今天熥儿将我送给他的丫鬟打死了。” “可能他是恨我这个娘吧。” “我好难过,觉得心如刀绞。” “我真的对他比自己的亲生儿子更好。” “炆儿那边我都没有给他安排丫鬟,只给熥儿安排了。” “可他竟然将我派去的丫鬟打死。” “崽大娘难当,儿子翅膀硬了,不想理娘了,又有什么办法呢?” “何况他终究不是我亲生的。” “人心,有时候是捂不热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