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的增加,因为更多的分行,正在各地不断新设,吸纳更多的存款。 当然,银行的钱,是民间存款,不能随便乱用。 可存款进来了,总归得放贷款出去,银行才能正常运转。 大明制造局已经借了三千万两白银。 朱允熥打算让大明朝廷,也借三千万两的国债。 大明军事学院招收学生的开销,正是从这里面出。 国子监各级官吏,教习的双俸,也是一样。 这些都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真正的大头,还是接下来朝廷要搞的大基建工程——修筑水泥路! 至于还债,朱允熥也一点都不担心。 别看现在大明朝一年仅仅两千多万银子的税赋,其中许多还是按粮食折算出来的。 可一旦大明进入大航海时代,开启工业化,那朝廷每年能征收的税赋,就会立即飞速增长。 到那时候,还怕还不了这一点小小的债务吗? 就是眼下的商税变革,估摸着也能很快变出一大笔钱来。 说白了,大明朝廷根本不差钱。 以前没钱,只是没有将潜力挖掘出来而已。 朱允熥心中的变革计划,要从国子监开始。 对于国子监的知识分子,自然要优待。 不过,日后国子监的官吏,教习,还是不是眼前这批人,就不好说了。 当下朱允熥又道:“本宫还听说,国子监监生的伙食很差。” 他的目光,从一众监生的身上扫过。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面黄肌瘦。 “从今日起,提高国子监的伙食待遇,要让监生们都能吃饱吃好。” “谢太孙殿下!”众监生顿时欢呼不已。 其实,这些监生大多数家境优越,以前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并不存在缺衣短食之事。 若非如此,也供不起他们读书。 可自从进入国子监,吃得比以前侍候自己的书童,丫鬟都要差许多。 甚至此前还有监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饿死了。 监生被饿死,还不是孤例,而是时有发生! 学员们在国子监读书,是一边与饥饿作斗争,一边顶着严厉又残酷无情的刑罚。 老朱对此的做法是,凡是监生说国子监伙食不好的,初犯鞭笞五十,再犯笞一百,三犯处斩! 有了皇帝陛下撑腰,不许监生有任何反抗,国子监的伙食之差,就可想而知了! 中饱私囊这种事,自古亦然。 金陵城甚至有谣传,说刑部大牢的饭菜,都比国子监要好。 听到朱允熥下令提高伙食待遇,顿时让许多监生感动得泪流满面。 处理完国子监的俗务,朱允熥笑道:“今日本宫来此,主要是为了和你们说说话,谈谈本宫的理念。” 胡季安心中一凛,隐隐有了一些猜测,连忙上前,小声道:“陛下的训导,似乎与殿下有些不同。” “本宫知道。”朱允熥当然很清楚这一点。 不过,他对此并不担心。 朱标在世的时候,与老朱的矛盾就没有少过。 那又如何呢? 丝毫都不影响朱标的地位! 他若是完全按老朱的那一套来,与老朱的政策没有任何矛盾冲突,恐怕老朱才会觉得他在故意糊弄自己。 这才会真正影响他的太孙地位! 相反。 按自己的想法行事,让老朱知道这就是他的真性情,就是他想要推行的“新政”,并向老朱证明他的政策更好,才是正确的做法。 “皇爷爷将政事委于本宫,该怎么治理国家,还无须你来提醒。” 胡季安不敢再多言。 学堂里安静了下来。 匆匆赶来的一众国子监官吏,教习,以及学堂里原本的监生们,都一个个将目光聚焦到朱允熥身上。 官吏和教习们有些不安。 刚才太孙殿下便已经写下了那幅对联,还要悬挂到国子监的大门上,以作警示。 要学生们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可陛下之前三番五次强调,不许国子监的生员议论朝政利弊。 太孙与陛下有矛盾啊! 他们夹在中间,自是心惊肉跳。 监生们则是兴奋不已。 这位大明的传奇人物,大明未来的天子,会和他们说些什么? 万众瞩目中,朱允熥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本宫要与你们讲的,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科学!”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