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社会形态的迅速变化,将给原来统治带来巨大的冲击。 官僚机构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统治的需要。 这对许多统治阶层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 毕竟,统治阶层永远是最希望稳定的阶层。 万古不变,才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社会。 但这却是朱允熥所希望看到的。 从加征商税,惩治逃税的豪绅,放开经商限制,再到银行放贷…… 这其中一环扣一环,都在他的计算之中。 若是骤然提出放开经商限制,必然遭到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的反对,老朱也不会支持。 但有了前面的舆论做铺垫,高举打击皇亲国戚逃税和豪绅垄断市场的大旗,朝堂上声量最大的清流们就不得不支持他了。 清流们一支持,其他官员也只能跟着附和。 于是,放开经商限制的障碍,就此挪开。 日后老朱问起来,他也有话答复。 毕竟满朝文武都同意,可不是他一个人一意孤行。 等形成了趋势,自然有利益阶层支持。 有繁荣的商业,再加科学思想的传播,大明这艘船,正扬帆启航,驶上遥远的未知海域。 “太孙殿下,救命啊!” 正当朱允熥展开畅想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道凄厉的惨叫声。 紧接着,熊孩子朱高煦的身影映入眼帘。 后面还跟着另一道身影。 “我让你守护大明国法!” “我让你当大明的包青天!” “我让你逞能充好汉!” “今天不打死你,我就不是你爹!” 朱棣手中拿着一根棍子,一边骂,一边追。 朱高煦则在前面拼命跑。 一边跑,一边喊着“救命”,正向他这边奔来。 朱允熥见状,不由得哑然失笑。 当下走上前去,拦住朱棣道:“四叔这是怎么了,咋就发这般大的火气呢?” 熊孩子见到有人来帮自己,胆气顿时壮了起来。 “太孙殿下,快来评评理。” “我惩治违法的皇亲国戚,可是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夸我是大明的包青天呢。” “我那么做,都是为了维护大明的国法尊严,为了咱大明江山能千秋万代。” “结果我爹爹不但不表扬我做得好,反而责怪我不该那么做,简直是岂有此理。” “我爹爹他就是黑白不分,是非不明。” “他愧为大明的王爷!” 朱棣跳起脚来,脸上青筋根根暴起,举着棍子,怒目道:“你这个小兔崽子,反了你啦。” “你现在本事是大了啊!” “将你姑父还有那么多亲戚都抓进去,你还有理了啊!” “你知道你这么做,要得罪多少人吗?” “不行,今天我非得狠狠教训你一顿不可。” 说着,又要往前冲。 朱允熥连忙喝令侍卫将其拦住。 同时,向朱高煦使了一个眼色:“还不快走!” 熊孩子立时脚底抹油,逃之夭夭,转瞬间就不见了踪影。 朱棣气喘吁吁,想要继续追上去,却没能从侍卫的手中挣扎出来。 “四叔息怒!”朱允熥笑道:“煦弟实心为国办事,维护朝廷律法尊严,这是好事,四叔怎么能怪他呢?” 朱棣横瞪了他一眼,愤愤不平道:“既是好事,你这个太孙,怎么就不身先士卒?” “偏要躲在后面,等煦儿做好了,再出来摘桃子呢?” “你可知道,安庆自幼和我感情很好,可经此一事,她都翻脸不认我这个哥哥了!” 如果说围绕这次商税改革的风波,谁得罪的人最多,那自然是非熊孩子朱高煦莫属。 毕竟,别人都是在后面摇旗呐喊,或者跟着一起附和,唯独熊孩子是真的在前面冲锋陷阵。 至于说上奏章请求朝廷严惩逃税的皇亲国戚之类的,根本不算啥。 毕竟,经过《大明日报》的连番鼓动,逃税事件发酵后,金陵城中哪怕最低阶的九品官员,守城门的小吏,都跟着上奏了,他们还能怪谁呢? “不过是一时之气罢了,安庆姑姑会想通的。” 朱允熥道:“四叔你这么说,可就冤枉我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明日报》是我办的。” “若不是《大明日报》在那里写文章支持煦弟,为他助威,这次的事情,能这么顺利解决吗?” 朱棣愣了一下。 如果这么说的话,似乎还真有些道理。 朱允熥虽然一直没有出面,但《大明日报》上一系列的文章和报道,已经清楚无误的表明了他的态度。 只不过,他是太孙,大明未来的皇帝。 别人不敢将矛头直接对准他。 若换了一个人,恐怕《大明日报》早就被查封了,或者干脆被一把火给烧了。 朱高煦固然是抓了那些皇亲国戚,但真正在旁边“煽风点火”,让皇亲国戚们下不了台,可不就是《大明日报》嘛。 要说那些皇帝国戚对谁恨意最重,肯定首推《大明日报》。 “你是太孙,自然是不怕的!”朱棣怒气未消:“煦儿怎么能和你比呢?” 朱允熥哈哈大笑:“四叔就这么怕得罪人吗?依我之见,煦弟这次可是立了大功。” 他拉着朱棣的手,道:“咱大明的宗室制度,要变革了。” 这句话终于让朱棣的面色微微一变:“此言何意?” 朱允熥挥了挥手,令侍卫们都退下。 等到左右无人了,才道:“四叔,这事可还没有对外公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