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此举或有不妥之处,是否廷议之后,再行决定?” “如此大力削减宗室待遇,只恐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会心生异心。” “此议关系重大,还是多议一议为好。” 百官先是议论纷纷,很快便有人站出来进言。 “太孙殿下,下官以为放开宗室的限制,让宗室子弟可以自由经商,能随意从事任何谋生的职业,此举不妥。” “宗室子弟身份地位特殊,朝廷官员难以管制。” “若放任他们随意行事而不加以管制,则他们当中,必定会有不少人仗势欺人。” “如此必将极大地损害朝廷的威望,皇室的颜面,还望太孙殿下三思。” 他没有直接说让藩王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事不妥,而是抓住准许宗室子弟自谋营生这一条。 很显然是深得官场“声东击西”的精髓。 众官员纷纷附议。 “是啊,地方官府肯定管制不了那些宗室子弟。” “朝廷有议亲议贵的制度,这合乎礼法。可若放任宗室子弟与民夺利,犯事后再议亲议贵,那老百姓会如何看待朝廷呢?” “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啊!” 也有人站出来反驳道:“你们吵什么?这是陛下的旨意,又不是太孙殿下的决定,你们在太孙殿下面前吵有何用?” 其实众人心中都明白。 虽然圣旨是皇帝下达,但这件事,必定是太孙殿下的主意无疑了。 可毕竟明面上不是太孙的令旨,支持朱允熥的人,当然也可以用这一点来反驳。 朱允熥淡淡微笑,待众人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去,方开口道:“大家所言,不无道理。” “但从前对宗室子弟难以管教,是因为缺乏惩罚他们的手段和措施。” “除非犯了滔天大罪,否则,一般的事情,朝廷轻易不会惩罚,也不太好惩罚。” “爵位不可能随便撤销,对宗室子弟动刑也有失朝廷体面。” “大多数就是训斥一顿,宗室子弟自然有恃无恐。” “可如今宗室制度改革,便不一样了。” “再有犯奸作科,欺压百姓者,削爵。” “犯一次,削一次,亲王降郡王,再犯降为镇国将军,三犯降为辅国将军,一直削到平民为止。” “依本宫来看,应该也没有什么宗室子弟,会蠢到一直犯事吧?” 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众官员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竟是说不出反驳之言。 没错。 如果一犯事就面临被削爵的惩罚,那宗室子弟确实会谨小慎微。 地方官吏也很容易对他们加以管制。 “太孙殿下言之有理,我身为宗人令必定对宗室子弟严加管教,该削爵的,绝不含糊。”朱棣站出来支持。 官员们说宗室子弟犯事难以管教,不就是在等于说他这个宗人令管教不力吗? 朱棣当然要站出来为自己正名。 何况,朱允熥所制定的新宗室制度,对其他藩王和宗室子弟自是十分不利。 但对他朱棣来说,却未见得。 毕竟,如今他身为宗人令,两个儿子一个管着税务司,一个管着大明制造局。 怎么看建功立业的机会都比别的藩王儿子大得多。 封铁帽子亲王,赐世袭罔替的爵位,虽然明显是朱允熥拿出来的诱饵,但朝廷还是总要封几个的。 要不然,怎么激励人心呢? 毫无疑问,他朱棣的子嗣是最有可能被封的。 朱棣当然也就不会反对新的宗室制度了。 “太孙殿下,若藩王需要建功立业,才能获得世袭罔替的爵位,他们必定会发动对外战争。如此则朝野再无安宁之日。” 终于有官员直击要害,说出了自己心中最为关心的事。 有人带了头,其他人也就不再遮遮掩掩。 “是啊,这岂不是鼓励藩王肆意对外用兵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切不可轻启战端!” “如今天下已经一统,四海升平,朝廷又准备对谁用兵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