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军事学院。 号角连天,旆旗招展。 整装待发的将士们,一个个傲然而立,嘴角边却是压抑不住的上翘。 出征的日子到了,每个人都兴奋无比。 自从张辅和朱能接到太孙殿下的命令后,便立即马不停蹄地为北伐做准备。 以往出征去打仗,都是直接调兵。 而这次却采取了“志愿”的形式。 愿意去的,自己提交申请,等待审核批准。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之事。 封建时代的士兵,并不喜欢打仗。 只有中上层的将领,才渴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反正死得最多的,永远是底层士兵。 最终的军功,则是属于中上层将领的。 所以,士兵和将领对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 但在大明军事学院的新兵里面,却并不存在这一区别。 每一个学员兵,都渴望着自己能早一天上战场。 军功、赏银、升官,封爵…… 丰厚的收获,极低的伤亡率,让每一个士兵心中都升起了豪情万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在巨大的诱惑驱使下,一万五千名学员兵,几乎个个都递交了“申请书”,人人都想上前线。 士气之高昂,在此前的任何一支军队里面,从未有过。 但出征的名额仅有六千,一番挑选下来,只能说几人欢喜几人忧。 选上了的,自是喜不自禁。 没有入选的,便失望无比了。 好在如今大明军队正在裁军和改制。 百户以上,皆设立双主官。 一名百户,一名指导,两者同级,分工各有不同。 大明军事学院的许多学员兵,便被挑选出任指导之职。 别看官阶不高,但要知道,裁军和改制是同步进行的。 在裁撤大量军队之后,百户几乎能堪比原来的千户。 除了安排数千名大明军事学员深入各军之外,对于更高级别的将领,还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调动。 按新的军制,百户之上设营,置营长和营指导。 营上设团,置团长和团指导。 团上再设旅,置旅长和旅指导。 一个旅便取代原来的一个卫所。 士兵人数从卫所的五千六百人,减少到了三千人,裁减掉二千六百人。 除此之外,有些卫所还会被整体裁撤。 让大明的总兵力,从一百八十余万,减少到八十万以下。 这仍然只是朱允熥的第一轮裁军计划。 为了保证稳定,裁军这件事,不能操之太急。 以免由此引发动乱。 新军虽然战力惊人,朱允熥有信心平息任何叛乱,可这终究是事后补救措施。 即使动乱被迅速平定,造成的损失却已无可挽回。 让其不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最佳策略。 为此,在新改制的军队里面,团以上又增设了参谋,并成立军事指挥小组。 对于一般事项,团长和团指导各自负责各自的领域。 对于重大军事问题,则实行集体负责制,必须先开会决定。 如果紧急情况来不及开会的,才由军事长官决定,但必须事后汇报。 朱允熥制定了相关的军事指挥条例,令所有将领和士兵一起学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