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在这时。 不远处又有人吆喝:“汪大善人家也开仓放粮啦,价格比周家还要便宜一分呢,大家快去买啦。” 百姓们一听,个个惊奇不已。 老朱吩咐道:“咱也过去瞧瞧。” 他们又赶了过去。 果然,汪家的门前也摆着许多大米,还有家丁正一袋袋往外运米。 老朱走过去看了一下,大米的品质与官仓一般无二,但售价较周家还要便宜少许。 老朱正疑惑之际,不远处又传来喊声:“李大善人家也开仓放粮啦!” “江大善人家也开仓放粮啦!” “吴大善人家也开仓放粮啦!” …… 一日之内,苏州的囤粮大户,一户接一户的开仓放粮,让人目接不睱。 原以为买不到米的百姓,都欢天喜地的买回了米。 价格比官仓还要便宜不少。 周宅。 周家老太爷从丫鬟手中接过茶杯,亲自给眼前的中年客人奉上茶水。 没办法。 谁让人家是大明银行派来的人,是周家的财神爷呢。 “这笔款子,就真的不能缓一缓吗?”周老太爷望向中年客人的目光,满是哀求之色:“只要大明银行能给老夫三个月的时间,老夫向你保证,连本带利,一分不少的归还。” “您知道,现在官仓的粮食都卖完了,我周家手中的粮食压一压不卖,过不了多久,粮价必会飞涨。” “那时候,我赚了钱,银行也不用担心还款的事,大家皆大欢喜,岂不是更好?” 他顿了顿,又道:“实在不行,我愿意多出两分的利钱。” 中年客人瞥了他一眼,岿然不动。 “三分!”周老太爷伸出了三个手指头。 中年客人神色仍无半分变化。 “四分,四分总行了吧?”周老太爷一咬牙,又继续加价。 只要撑过这段时间,一切便都好说。 但中年客人还是轻轻摇头。 “那就五分。”周老太爷的声音骤然加大了几分,道:“开银行不就是为了赚钱吗?咱给这么高的利钱,难道还不行吗?” 中年客人轻轻抬手,将他张开的手掌压了下去。 “这不是几分利的问题。”中年客人理条慢斯道:“大明银行有大明银行的规矩。” “咱们银行做生意,从来就不追求暴利,而是首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 “你也知道,银行的钱,都是客户存进来的。” “咱们就得对他们负责,放贷首先要保证资金安全。” “再说了,该收几分利钱,总行那边都是有规定的,我也不会多收一分,也没有这个权力。” 周老太爷跺脚道:“安全?我周家借的钱,有什么不安全的?” “我可是将宅子和田地都质押给了银行,大家合约都签得好好的,你却半途要抽贷,这岂不是将人往死里逼吗?” 中年客人冷笑道:“周老太爷,话可不能这么说。” “咱们在商言商,贷款的合同上面,可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银行认为你有经营风险,情况出现变化,可以要求你提前还贷。” “我没有说错吧?” “这都是你签过字,画过押的。” “你难道还想不认不成?” 周老太爷怒吼道:“可是,囤米囤粮,这能有什么风险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