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新军征伐北元的消息,早在金陵出兵之时,就在《大明日报》上刊登了。 后来大明日报也接着进行了多次报导。 大明境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而也在民间引发了很激烈的讨论。 百姓们都在盼望着大军早日得胜归来。 然而,在真正懂军事的将领眼中,太孙殿下的举动,无异于“迷”一般的操作。 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胜。 若是调动几十万大军出征也就罢了。 反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密。 但这种几千兵马的突袭,难道不应该悄无声息,打北元一个措手不及吗? 可太孙殿下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看不懂。 任谁都看不懂。 不仅是大明诸多将领百思不得其解,就连在苏州微服私访的老朱看到相关消息后,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打了一辈子仗,就没见过这种打法。 但想到孙儿行事素来皆是天马行马,出人意料。 老朱又将心放了回去。 反正只有六千兵马出征,这点损失,大明还能承担得起,就任由孙子去折腾了。 …… 金陵城。 朱允熥的目光并没有盯在北方战事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将军队交给了朱能和张辅,朱允熥便相信他们的能力。 何况仗该怎么打,他早就做好了布置,只要两人按自己的交待去做就行了。 在朱允熥看来,战争就和考试一样,最终的成绩,其实早在进入考场之前,便已经基本确定。 说白了,平时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人员训练,将领能力等等,决定了这支军队有多强的战力。 上战场就是上考场,考试的分数,只是平时努力的体现。 考场上当然有发挥得好和发挥不好的区别。 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影响都不是很大。 一个平时成绩只能考上二本的学生,无论他考场如何发挥,都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 同样,一支装备不好,平时没有训练好的军队,无论战场上怎么发挥,它也打不赢战力强大的军队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战争的结果,在“养兵”的时候,就已然知晓。 “用兵”之时,无非是按照平时的训练,写上“答案”而已。 只有武器装备相差无几,平时训练也不相上下的军队,战场的发挥,才会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天平。 如若不然,用碾压之势以强击弱,开战之前,结果便已经没有了悬念。 张辅和朱能所率领的,是全部用热兵器装备的军队,且武器性能都相当不错。 与北元军队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代差。 此番出兵,就是去碾压他们的。 故而,朱允熥对此十分放心。 当然,真不放心也没有办法。 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远在金陵的朱允熥,也没有办法指挥前线军队如何作战。 大明粮食和物资储备司建立,与地方豪绅和奸商的第一场金融战争,在大明银行的支持下,以朱允熥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随着军队改制,裁军,官府衙门胥吏改制等诸多事项的顺利推进,税务司也趁机站稳了脚跟。 朱允熥对这些事情,都当起了甩手掌柜。 夏原吉接管了原来的大明银行,同时也负责大明粮食和物资储备司,他在理财上渐渐展露出自己的天赋。 再加上又有之前在审计司工作的经验,他处理各项事情皆是井井有条。 杨士奇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了各级官府衙门的胥吏改制上。 除了军队改革和裁军外,这是影响最深远,情况也最为错综复杂的改革。 如果说税务司影响的是豪绅的一部分经济利益,那胥吏改制则是在挖地方豪绅的命根子。 没有衙门胥吏的配合,豪绅靠什么把持地方政权,维持其在地方上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权力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