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辅的军队出关后,走得并不快。 这也是朱允熥特意交待过的。 此番出征,非比以前,一定要稳打稳扎,让士兵们喝好睡好休息好,养精蓄锐,再静待战机出现。 海上有船可以装载大量的后勤补给物资,但陆地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新军出征,全部都用马车的原因。 三千将士,八百辆马车。 三人一车,共计二千四百人。 余下的六百人则是骑马的。 所有的马车都是双马拉动的。 再加上备用的马匹,马匹的总数亦超过三千。 马车亦是由大明制造局特别打造的,相比原来的老式马车,做了不少的改进,非常坚固耐用。 八百辆马车浩浩浩荡荡,让这支军队看起来不像是军队,反而更像一支运输物资的商队。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携带足够多的后勤补给物资。 最重要是子弹、炮弹,以及大炮。 他们用一百辆马车带了一百门大炮,又用两百辆马车运送炮弹。 剩下的五百辆车,则主要用来装运子弹和粮食,水。 按照朱允熥的要求,每一名士兵至少配备相当于后世一箱的子弹数量,即一千五百发。 光是这些枪支弹药的重量,就高达平均每人六十余斤。 再加上炮弹,粮食,水,以及修理马车和枪支的工具……各式各样的物资,若非有八百辆马车驮运,根本就装载不下。 但这样做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这意味着三千新军将士,光是携带的枪支子弹数量,就不低于四百五十余万发。 实际上还额外带了一些储备,总数超过五百余万发。 若放到后世,这点子弹数量仍是毛毛雨。 毕竟,后世现代战争大量使用自动步枪和机枪,以及使用火力压制战术,往往用几万颗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 但这个时代没有这个问题,北元使用的火器还非常少,他们主要用弓箭作战。 新军士兵手中用的是燧发枪,而不是随意连射的自动步枪和机枪,就算想将更多的子弹在短时间内打出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平均每人携带超过一千五百发的子弹,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足够应对任何意外情况了。 朱允熥很清楚后勤的重要。 宁可多带,也绝不能少了。 否则,到了草原上,大军陷入没有弹药补给的困境,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不止是弹药,连枪支的数量,朱允熥都下令特意多带了几百支。 因为这时候生产的枪支,仍然存在可靠性问题,不少枪会出现故障。 对此的解决办法,一是对每个士兵都进行严格训练,让他们学会拆卸枪支,懂得维护和保养,并携带了相关的工具。 其二则是特意多带了一点枪支。 总而言之,后勤保障是非常充足的。 但由此带来的坏处也很显然。 脱离了大明境内的水泥大道,行走在草原荒漠上,这支“运输大队”的行进速度,就不可能很快。 如此庞大的队伍,也不可能藏匿踪迹。 他们出现在草原上不久,便有北元骑兵前来观察。 新军将士们按照张辅的命令,对其不予理会。 哪怕对方策马到三五十步远的地方,也不闻不问。 不多时,又有更多的骑兵,出现在新军车队的四周。 他们绕着新军的车队,策马奔腾,想确认其数量和规模,以及装备等等。 张辅的目光,渐渐变得阴冷下来。 北元能发现他们,这并不足为奇。 一方面,几千人的大队,八百辆马车,注定不可能隐藏行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