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粮食吃的还是一样多的。 毕竟,一个人吃不了两个人的食物。 但每天赚的钱变多,却又确实能购买更多的粮食,能很轻松的养家糊口。 如此一来,大家的生活自然就更好了。 但这个逻辑,老朱总感觉哪里不对。 若这样的话,为什么自己以前印发大量宝钞,却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那时候不是说物价飞涨,宝钞飞快贬值吗? 想到这里,老朱不由得又问道:“大家的工钱都涨了,物价不会跟着涨吗?你们手中的新钞,它还值钱吗?” 一名醉汉笑道:“那可没有。” 他摇头晃脑,一边喝酒一边说:“以前朝廷胡乱印钞,造成宝钞印出来便不值钱,废纸一张。” “现在的新钞,可是实打实的真钱,能在大明银行换成银子,也可以去国库粮仓里面买到粮食。” “咱们拿的工钱多了,能买到手的粮食也跟着变多,粮食并没有涨价。” 老朱眉头皱的老高,他有点想不通。 略一思索,觉得应该是国库在赔钱卖粮。 这是唯一的解释。 但这难道不会潜藏危机吗? 于是,便又问道:“那其他东西的价格?” “还能有什么其他东西啊。”醉汉笑道:“咱老百姓,头等大事,不就是买粮吗?只要粮价没涨,便一切好说。” “再说,其他的东西没涨啊,有不少还跌了呢。” 醉汉掰着手指头开始数:“以前买一把菜刀三十文,现今还是这个价。” “以前的大鲤鱼一斤六文钱,现今也没变。” “以前的白布一百四十文一匹,现在倒是涨到一百五十文,涨了十文。” …… 他一样样数着。 大多数物品的物价,都没有什么变化。 只有极少数上涨了。 “来这酒楼里喝二两黄酒,一盘茴香豆,一共才八文钱,比我老家小镇的酒楼,还要便宜二文钱呢,还有,这里的酒楼,可比我老家豪华气派多了,哈哈哈。” …… 老朱在一旁听他说,越听越是疑惑。 此事真是奇哉怪哉了。 怎么听他算起来,只有做工的工钱涨了,其他的物价,都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不合理,绝对不合理。 夜色渐深。 酒楼里喝酒的苦力们也终于一个个散去。 他们明天还要干活,不能熬夜太晚。 老朱看到掌柜的正在算账,便走了过去,不解问道:“咱在别的地方,去酒楼喝酒,少说也得三五十文钱,你这里才收八文钱,能有钱赚吗?” 申城是新城,这间酒楼的装修非常之好,不亚于金陵城很有名气的大酒楼。 虽然当了皇帝,但金陵城的大酒楼喝一碗酒要多少钱,老朱可是一清二楚的。 八文钱,连金陵城大酒楼的门都进不去。 在申城却能喝上二两酒,吃一小碟茴香豆,让老朱多少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掌柜的一边看账本打算盘,一边笑道:“咱们做生意,就讲究一个薄利多销,赚很多钱肯定是没有的,但多少能小赚一点,够养活一家子人就行了。” “你为何不涨价呢?”老朱反问道。 开店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 老朱可不相信,店老板是因为心地善良,才不涨价。 “周围这么多的店,又不是只有我一家。我要是涨价,客人就全跑了。”掌柜的笑道:“老人家,我看你也是做生意,跑江湖的吧。” “现在做生意不比以前,在申城做生意也不比别的地方。” “以前只有商户才能经商开店,价格抬高一点,也是无妨,反正不会有人来抢生意。” “现在不行啦,太孙殿下革新制度,放开了经商的限制,谁都可以开店经商。” “我要是价钱收贵了,别人就该将生意都抢跑了。” “再说,如今的申城,正在四处动工修马路,盖房子,来这里的,都是卖力气的。” “剩下的便是码头上装货卸货的苦力工人,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钱,喝不起太贵的酒。” “若是像金陵城那样卖酒,能卖给谁呢。” “多的咱也就不说了,您自个儿琢磨去吧。” 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生意经,也算是一个“小秘密”,不会轻易透露给外人。 掌柜的能与他说这么多,已经极为不易了。 老朱陷入了沉思。 他虽然不懂太多的经济学道理,但“薄利多销”这一点,还是明白的。 酒楼的生意很好,来喝酒的人很多。 若是开在金陵城,恐怕就没有这么旺的人气。 “陛下,咱们明天去哪里呢?” 回到客房,吉垣打来了洗脚水,一边给老朱洗脚,一边轻声问道。 他要问好明日的行程,才好去通知蒋瓛做安排。 老朱虽然是微服出行,但毕竟是九五至尊,为了安全,锦衣卫安排了近两百人随行护驾。 可这么多人,全部挤在一起又显得人太多了,不方便行事。 也有违微服私访的初衷。 所以,后来老朱便令人员全部散开来。 只留十几个精明能干的,紧紧跟在皇帝陛下身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