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炮火绵绵不绝。 很快,又开始了第二轮,第三轮的炮击。 速射炮最大的特点,顾名思议,便是炮击的速度足够快。 炮击之下,部落里的毡帐四处起火,惨叫声,哭喊声不断响起。 与之前的预料不一样。 乌格齐哈什哈部落,根本没有组织任何有效的反击。 他们在见到新军的时候,见到那一张张黑色的恐怖而狰狞的魔王面具时,便已经被吓破了胆。 大炮轰击之下,更是倾刻间便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乱。 随着乌格齐哈什哈几个儿子的率先逃离,其他人也皆跟着开始逃亡。 然而。 因为地形的关系,他们实际上能选择的逃跑路线,只有往东或往西两个方向。 毕竟。 朱能和张辅的军队,正分别一字排开,从南北两个方向开炮夹击。 即使东西方向,他们也难以逃离。 朱能和张辅,皆分别抽调了十几门大炮,朱能负责守着东方,张辅则守着西方,皆对准那里炮击。 马在炮击下惊慌失措,根本不愿冒着炮火奔逃。 即使是主人奋力抽鞭,亦是如此,反而不断将人掀下马来。 原来的部落营帐所在地,更是混乱不堪。 遭遇炮击后,受惊的牛羊马匹受惊,胡乱奔逃,甚至践踏部落的人。 朱能和张辅并没有令骑兵出动,线列步兵也没有动。 实际上,在与草原部落数次交战中,线列步兵始终没有发挥太大的作战。 即使在此之前的大战,大明的步兵也是倚仗马车为盾,士兵们皆躲在马车内或车旁进行射击的。 此际也是一样。 不同的是,这一次,并不是以枪战为主。 士兵们仅仅是开枪击毙了一些无处可逃,慌不择路而向着明军阵地奔来的少数人,以及少量发疯狂奔的牛羊马匹。 剩下的,则全部交给了炮兵。 一轮又一轮的炮击,轰个不停,直至将下方所有的毡帐,全部炸毁。 这里是部落聚居地,而不是单一的骑兵军队。 作为草原部落,他们所饲养的牛羊马匹数量,远远超过部落的人数。 当炮击造成牛、羊、马全部因恐慌而陷入疯狂后,这些牲畜爆发出了惊人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成千上万的牛、羊、马,在下方疯狂奔跑,并形成一个个庞大且恐怖的马群、牛群、羊群。 所过之处,摧枯拉朽。 拦在马群、牛群、羊群前面的人,都被无情的冲倒,践踏而过。 数不清的人因此而活活踩死。 它们集体狂奔时,所发出的声浪,甚至不弱于大炮的轰炸声。 其势更是有若排山倒海,如山呼海啸般扑至。 目睹这一幕,朱能和张辅便立即不约而同的令炮兵改变战术。 开始巧妙的运用大炮驱赶牛群、羊群、马群…… 这些牲畜集体发疯后,展现出来的破坏力,甚至超过最精锐的骑兵。 旁边。 恩克和一众部落首领都看得心惊胆颤,舌干口噪。 大明新军,恐怖至此。 这等天威,又如何能敌? 原本他们看到乌格齐哈尔哈的部落时,还有些紧张害怕。 这个部落的规模委实太远于庞大。 大明新军虽是精锐,可人数实在是太少了。 若是对方死战冲锋,新军能赢吗? 许多人甚至后悔,没有将自己部落的骑兵也带来,助大明新军一臂之力。 可此际已经晚了。 然而,真正一交战,他们便发现自己完全是白白担心了一场。 战局呈现一面倒的态势。 仅仅是炮击,就让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大败。 幸好自己等人明智的选择了归顺,投降了大明。 要不然,乌格齐哈什哈部落的下场,恐怕就是自己部落的榜样了。 炮击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方渐渐停了下来。 朱能和张辅用望远镜细细观察部落。 此时的乌格齐哈什哈部落,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仍站着的人影。 他方令新军将士缓缓前进,开始打扫战场。 幸运从炮击下逃走的人,包括乌格齐哈什哈的几个儿子,也都没有能活命。 外围还有着恩克调集来的部落骑兵围猎。 如果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主力还在,他们要冲出包围圈不费吹灰之力。 可零零散散逃出来的人,早已精疲力尽,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呢。 很快,便被外围部落骑兵全部被杀死。 一个庞大的部落,自此在草原上除名。 大战落幕后不久,张辅和朱能也收到了太孙殿下传来的指示。 “恩克,草原上常年征战不断,仇恨永无止息,怨怨相报,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大明皇太孙殿下怜惜草原民众之苦,决意帮助你们,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你立即传令,让草原各部落都前来狼居胥山会盟,结永世之好。”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