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科学》期刊按太孙殿下的要求,不断进行扩刊,招募的编辑,也越来越多。” “开始的时候,仅仅发行一本《科学》期刊,印刷量大,还有盈利。” “可扩刊之后,很多专刊的印刷量,并没有主刊那么大,需要的编辑人员却大幅度增加。” “如今,已渐渐有些入不敷出。” “下官以为,《科学》期刊的定价过低,应该涨价。” 赖文安的语气很是惶恐不安,心中更忐忑无比,说话都结结巴巴起来。 同样办刊物,人家《大明日报》盈利丰厚,养起了探听司和情报局,为太孙殿下做了不少事。 可自己的《科学》期刊办着办着,竟然要亏本了。 这让他深感有负太孙殿下厚望。 如今之计,要扭亏为盈,也只有涨价一途。 然而,《科学》期刊的发行价格,乃是太孙殿下亲自酌定的。 当初,《科学》期刊第一期发行,引发抢购狂潮,黑市上涨成了天价。 太孙殿下又亲自下令不断加印,将价格压下去。 故而,赖文安也不敢自作主张去涨价。 “那你觉得要涨多少呢?”朱允熥淡淡问道。 太孙殿下没有责怪自己? 赖文安心中一喜。 “《科学》期刊与《大明日报》不一样,想要买它的人,即使价格高很多倍,他们也愿意购买。” “当初市面上一本《科学》期刊,价值数十两白银,仍供不应求。” “下官以为,如今的《科学》期刊,可涨价十倍。” “如此即使《科学》期刊的发行量减少一半以上,仍有不少盈利。” 这是他认真算过的。 对需要获取技术的工匠们而言,即令《科学》期刊的价格涨十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会咬着牙关购买。 以前书籍的价格从来不低。 也就是朱允熥发明了滚筒式油印机,使得书籍印刷变得极为容易,后来大明制造局的成立,又促使纸张,油墨的生产技术大大进步,造价不断降低,才将书籍的价格大幅度压下来。 即使如此,外面现在也买不到像《科学》期刊这么便宜的书。 更别说《科学》期刊上面刊登的内容,都是极为珍贵的技术。 涨价十倍,购买的人虽然会减少一半左右,但能赚到的钱却不可同日而语。 “不许涨价。” 就在赖文安以为太孙殿下会批准他涨价的建议时,朱允熥却是断然否决了。 “《科学》期刊并不是为了赚钱盈利而设立的。” “它的目的,是推动大明的科学技术进步。” “至于《科学》期刊如今入不敷出,经费不足,可以由朝廷拔款。” 开玩笑呢。 大明制造局那么多钱,他都投了。 与之相比,《科学》期刊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听着,本宫并不是要你的《科学》期刊盈利,亏本是正常的,你不必为此而自责。” 类似于这种学术期刊,仅靠订阅能赚钱,那才是咄咄怪事了。 后世都不存在这样的事。 后世大部分学术期刊,都是通过向投稿者收取版面费养活自己的。 第一期《科学》期刊赚钱,那是因为它仅仅只是低阶科普读物,受众很广。 研究越来越深,便会曲高和寡,就越不可能赚钱。 但这正是学术期刊的意义所在。 不进行深入研究,那便是大众读物,而不是学术专刊了。 如今的《科学》期刊总刊,仍然是有大量科普内容的基础读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