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创办大明科学院,朱允熥早就有想法了。 甚至从一开始,他最想成立的,就不是大明制造局,而是大明科学院。 可问题是,设立大明制造局很容易。 毕竟,自己就可以提供创意和点子,提供发展方向,做出东西来之后,让工匠大批量生产制造就行了。 但创办科学院,难啊…… 首先,从哪里去招募人才,招来之后,怎么做科研,怎么评定他们的成果。 所以这些,朱允熥都不知道。 他有种无从下手,也无处下手的感觉。 大明肯定有不少科学人才。 但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朱允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科学人才寻找出来。 没想到,创办《科学》期刊,却无意中走出了这条路。 给《科学》期刊投稿的人里面,不就有大量他正在寻找的科学人才吗? 连评选的标准都是现成的。 将其中的佼佼者招募过来,让他们来《科学》期刊做编辑,做前沿科学研究…… 大明科学研究院,不就自然建起来了吗? 这才真的是路在脚下。 走着走着,科学之路就走通了。 朱允熥越想越兴奋。 “好!”他猛地一拍大腿,将一旁的赖文安和杨士奇都吓了一跳。 “做实验好啊,就应该做实验。”朱允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编辑部的人,除了纯粹搞数学和物理理论的,都应该去做实验验证。” “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还有,从今日起,《科学》期刊正式改为‘大明科学院’。” “由你担任大明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科学院的任务,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收稿审稿。” “你们需要从投稿的文章里面,选出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去做实验验证,并弥补和修正其的不足之处。” “再或者,你们自己有什么好的点子,好的想法,也可以做实验验证。” “要造什么实验设备,可以让大明制造局去造。” “对于文章写得好,水平高的投稿者,你可以将他聘请进大明科学院。” “需要多少银子,朝廷给你们拨款。” “一年一百万两算什么,两百万两都没有问题,只要能推动科学发展,要多少银子,朝廷都可以拨款。” 朱允熥搓了搓双手,心中仍是压抑不住的欢喜和兴奋。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大明科学院一旦设立,全国的人才涌入科学院,何愁大明的科学不能腾飞呢? 那时候,就不仅仅是制造出蒸汽机了。 还有数不清的发明创造,都会如火山般爆发。 大明将迅速迎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时代。 赖文安也不由得眸子发亮。 随着《科学》期刊的发展,他对此早就有想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编辑部的编辑,每日只看稿审稿,远远不够啊,必须要自己去动手验证才行。 只是此前太孙殿下给他的任务是办期刊,而不是他们自己动手做什么东西,这限制住了赖文安。 也只能借着审稿验证的名义,做一点点。 如今,太孙殿下决定《科学》期刊变为大明科学院,以后便可以大展手脚了。 科学,乃是太孙殿下亲自所创的学科。 大明科学院,听这名字便知其未来必定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