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这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 如果上级官员来视察,那自然是另一回事。 这时候的衙门,是没有下班休息时间的。 申城的情况,却不一样。 百姓去衙门告状,或办其他事情,固然要等到衙门上班的时间。 但申城衙门的办公时间,非常正规。 不像别的地方官府衙门,中午任性休息那么久。 而且,更重要的是,申城还设置了专门的缉盗司,并有许多日夜值班的岗哨。 百姓任何时候,都可以去缉盗司报案。 哪怕是半夜三更,缉盗司都会即刻处理,绝不拖延。 申城的街头,更是一天到晚都有缉盗司的捕快不停地四处巡逻。 处理任何突发事件。 诸如打架斗殴,偷盗抢劫。 缉盗司的所有捕快,都配备大明制造局专门制造的口哨,放在口中一吹,声音既独特又响亮,传得甚远。 人们听到那个声音,便知道是捕快在办差。 在抓捕盗贼逃犯的时候,会有热心人帮着出手。 其他街区巡逻的捕快,听到哨音,也会赶过来帮忙。 老朱笑了笑,道:“也不知道那个浑小子哪来的这么多鬼点子,想得倒是巧妙得很。” “那个口哨,声音响亮,携带方便,用来预警,比敲锣可好多了。军队里面也都用得上。” 敲锣倒并非声音不够响,而是携带太不方便了。 “这皆是陛下悉心教导,太孙殿下才有今日的成就。”吉垣立即在旁边奉承道。 老朱斜瞪了他一眼:“咱看你现在是越来越像只会奉承讨好的奸臣了。” 吉垣低着头,脸上堆起笑容,没有再接言。 老朱的语气并不算严厉,说完之后,又话锋一转,道:“朱孙今日没有寄信过来吗?” “来啦!”吉垣连忙将刚从邮差所中收到的信双手呈上。 如今,老朱与朱孙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已十分频繁。 从一开始只讨论大明的经济情况,渐渐深入到了其他方面。 老朱对朱孙的欣赏,也一日胜过一日。 接过信拆开,便看了起来。 “方孝孺之事,私以为朝廷不能随意表态,介入其中。” “虽然从短期来看,朝廷支持程朱理学可以使人心统一,有利于维护统治。” “但是,如今大明在太孙殿下的推动下,已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人心思变。” “私以为方孝孺讲‘圣人之道,天下大公’,由此引起天下读书人之间的分裂和斗争,对朝廷而言,是一件好事。” “读书人有了理念之争,朝廷才好驾驭他们,可以对天下读书人分而治之。” “如果儒门思想统一,天下读书人便会齐心协力,同进共退,甚至是一起对抗皇权。” “这对朝廷来说,绝不是好事。” …… 老朱看到这里,不由得怔住了。 朱孙在信中所写的,是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此事。 他此前从未有想到过的角度。 对方孝孺的理论,老朱深感厌恶。 但是,对其他读书人,老朱也不喜欢啊! 只不过,一直以来,在老朱眼中,禁锢读书人的思想,统一他们的认识,对大明的统治是有利的。 这也是他长期采取的策略。 就连科举,老朱也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 将原来的考试范围大大缩减,死死盯着“四书五经”考。 不许涉及其他的内容。 在老朱一惯的认知中,“洗脑”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天下读书人灌输“绝对正确”的思想认识。 但朱孙的来信,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读书人的思想认识统一了,他们彼此之间不争论了……那他们就有了共同的敌人——皇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