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鼓励老百姓们消费,而不是限制他们。 那时候的老百姓,衣服都一定要穿漂亮好看的,而不是缝缝补补的。 老朱当时身处申城,目睹申城的发展,有些感触。 但申城的建设才起步,还是一个贸易港口,缺少生产这一重要环节。 对朱孙所说的话,有些体会,但还不是很深刻。 此际来到这里,才真正明悟过来。 朱高炽注意到老朱的神情变幻,又接着补充:“太孙殿下说,酒楼的房间里,摆设的家具,就是样品,是给大明制造局做宣传。” “来大明制造局的商人,可以很直观的从房间里摆设的商品里,看到哪些是自己的喜欢的,哪些销量会很好,从而给制造局下订单进货。” 老朱点头,挥了挥手道:“咱都知道了,天色也不早了,咱想早些歇息。你先退下去吧。” 朱高炽恭身行礼,退出了房间。 走出去之后,他长吁了一口气,心情也瞬间放松了许多。 明明是想在皇爷爷面前,赢得他老人家的赞扬和褒奖,但不知为何,到最后竟然只想着不挨骂就足够了。 皇爷爷的气势,真的太强了。 从前自己没有感受,或许是年龄太小的缘故。 如今年岁渐长,便慢慢能感受到皇爷爷的“龙威”是何等可怕了。 怪不得父亲总说,朱允熥当日能在朝堂上当众反对立朱允炆为储,其胆量之大,气魄之高,古今罕有。 他以前总不明白,毕竟那时他只是一个不常见到老朱的孙子。 见面也只感觉皇帝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 而今自己掌事,才知道皇爷爷的可怕。 果然,朱允熥的能力不是自己能比的。 能争得太孙之位,也绝非侥幸。 父亲选择臣服于他,甚至不惜拜他为师,还真是明智啊! 不知不觉间,朱高炽对朱允熥的“忠诚”,竟又提升了不少。 …… 房内。 待朱高炽离开,老朱来到窗前,通过干净透明的玻璃,俯瞰下方的城市。 此时天色已黑,外面灯火通明,一片繁华景象。 据说金陵城除了专门的夜市之外,目前仍实行宵禁。 朱允熥并没有急着改变这一政策。 但这里是金陵城外,故而并不禁止夜行。 此时外面人群熙熙攘攘,较白天还胜三分。 老朱轻叹了口气。 直至今日,目睹了大明制造局下属工厂的生产效率,才真正明白朱孙曾要信中的描述的“生产过剩”是怎么回事。 可惜,在原来的老朱看来,既然生产都过剩了,那天下穷人应该生活得都很好了。 然而,在朱孙的理论中,事实并非如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在生产过剩的时代,仍然普遍存在。 穷人的生活,还是会劳累无比,困苦不堪。 老朱当初不太理解,如今终于懂了。 毕竟,人活一口气。 “攀比”和“虚荣”是万恶之源,却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好在只要国家稍加调节,那个生产大量过剩的社会,穷人至少是饿不死的,除非他自己想死。 相比从前大多数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大明,仍然是巨大的进步了。 “朱孙,还真是一个奇人啊!” 原来只是觉得朱孙见识不凡,与自己也颇为谈得来,虽素未蒙面,却神交已久。 如今看来,自己从前还是小觑了他。 他的见识,认知,还远在自己从前的预估之人。 这甚至不能以“奇人”来评价,已堪称“神人”了。 “明日见面……” 老朱念头一起,忽然又想起了另外一桩事。 “如此神人,真的会被《科学》期刊的主官困住,会被那些官员夺去自身名利,以至不能出头吗?” 从前,老朱对这一点从未怀疑。 因为他也清楚,这样的事情,确实普遍存在。 官员聘请的幕僚,其能力本事远在官员自身之上的,到处皆有,并非罕见。 朱孙的解释,也完全说得通。 但真正了解朱孙此人,又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以他的能力,即使龙游浅水,恐怕也不是区区《科学》期刊的主官能压得住的。 除非他自愿潜伏…… “且不去管他,明日见面,自然就知晓了。” 老朱摇了摇头。 随后,便在吉垣的伺候下,洗涮睡觉。 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外面转了一天,也确实有些累了。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