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三日后。 晨。 阳光明媚。 通往金陵城的路上,人潮汹涌。 老朱的坐驾,也换了一辆马车。 离开京城几个月,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制造局新制造的马车,较之他离京之时,也更好了,当然要第一时间给皇帝陛下换上。 这几日,参观制造局的工厂和大明科学院的实验室,老朱的人都麻了。 原来各种神奇无比的创造发明,并不是某个天才人物某天突然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其背后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原理? 自己孙子所创造的“科学”一门,竟如此博大精深,无所不包! 制造局的许多生产工艺和技术,相比从前,都有了质的飞跃。 科学院的研究,实验,很多更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他们竟然真的在研究不用马拉就能奔跑的车子,甚至还有能载人飞向天空的铁鸟…… 委实太不可思议了! 虽然还未研制成功,但光听起来,就让人感到神乎其神。 而且,看他们那幅信誓旦旦的模样,仿佛一定能成功似的。 老朱只觉得自己的脑瓜子,受到了全新的冲击和洗礼,真的是麻了。 不过,归根结底,那些东西都只是“技巧”。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老朱虽然不是儒家学子,可毕竟身在这个时代,受时代的影响,对于工匠艺人,多多少少会带一点先入为主的看法。 觉得再怎么研究,这些也只是“术”。 而读学治世,那才是根本,才是“道”。 术便如工具,只能拿来用。 关注那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老朱想到他们在军事上的巨大用途。 有了那些发明,用来去对付敌人,真可谓是无往而不利了。 至于由此而带来文明与社会的进步,尽管此前朱孙在信中曾反复提及,但老朱仍有些不太明白。 当然,既然是孙儿大力推动的,肯定是有好处的。 只不过,投资和花销未免太大了。 听赵瑞和朱高炽报上来的数字,老朱便只觉得一阵阵心惊胆战。 大明如今的税赋,支撑得起这么高的投资吗? 除此之外,让老朱最感兴趣的,则是大明科学院的农业和医药专业研究。 农业上正在研究各种五谷和蔬菜的种子,新型农药,还有新型肥料。 按那些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些东西问世之后,能使稻谷的亩产量从现在一亩两三百斤,上涨到一亩一两千斤。 而且,还能让许多原本不能种植的土壤,也能开发种植。 整体上,可以使大明的粮食产量再增长十倍。 这个数字听得老朱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若果真如此的话,这等功绩,就算圣人再世,也比不上了。 医药上,则是在对各种药物进行辨药分析,还有动物进行试药。 此外,他们还在研究一种叫“青霉素”的东西。 这也是太孙殿下提供的思路,据说此物有极其神奇的功效。 不过,太孙殿下只讲述了一下大概的用途,具体该怎么提取此物,他自己也不太清楚,研究人员只能自己慢慢尝试。 到底何时能研制出来,仍是未知之数。 可运用科学的方法后,在许多药物药理的辨析上,仍有不小的进展。 从前许多不能医治的疾病,如今都摸索出了法子。 更重要的是,以研究为名,也帮着大明培养出了不少医术精湛的医生。 坐在马车上,老朱回忆着这三日的所见所闻,真可谓是大开眼界。 若非亲眼目睹,实难想象。 孙儿给了他太大的惊喜。 还有那个大明科学院的主管赖文安……虽然一直没有见到,但在参观了城外的大明科学院的研究分院后,老朱对他的印象,有了不小的改观。 此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大明科学院办得如此井井有条,也算是本事不错,倒算个人才了。 此前只道他打压朱孙,将其功劳据为己有,可恨至极,当杀不赦。 如今看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朱允熥用他,也不算是完全错误,此人确有过人之处。 将其狠狠敲打一番,重重惩罚一回,还是勉强可以继续用一用的,老朱心中缓缓琢磨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