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人焦虑不安的回复道。 百姓们对于警备等级并不清楚,只是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惊魂失魄。 话音刚落。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是战鼓!”有人惊叫道:“我以前曾经在军中服役,此次太孙殿下军改才退役经商,这是军队里召集士兵,紧急迎敌的战鼓!” “不止一处地方在擂鼓集兵!” “天啊,发生什么事了?”有人吓得几乎要哭了。 “金陵城可是大明京师,怎么会有战事呢?”有人不解地问道。 “难道是倭寇杀得城下了?再或是北元骑兵南下?” “那不可能,倭寇都被太孙殿下剿灭了,倭国都臣服我大明了。” “北元更不可能!前段时间,我大明天军才刚刚踏平草原,北元已定。再说,金陵城地处南方,草原铁骑南下要行几千里,怎么可能突然杀到?” “我大明如今兵精粮足,外敌入侵,绝无可能。” “不会有人叛乱吧?” “京师之地,又无外敌,突然乱起,只可能是叛乱了!” “莫非,莫非……是有人要对太孙殿下不利吗?” “听说皇帝陛下不在京师,说不定就是因此有人要趁机对太孙殿下不利。” “太孙殿下这么好,哪个天杀的敢对太孙殿下不利,老子和他拼了。” “对,咱们大伙都回家抄家伙去,有锄头的扛锄头,没锄头的拿菜刀,再不挤就抄木棍,咱们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 众人喊着口号,就要各自不顾一切的冲回家去。 好在人群总算还有清醒一点人,当下高声呼吁道:“大伙儿不要急,太孙殿下是何等天纵奇才,又岂是阴险歹人能随意得逞的?” “眼下金陵城已拉响警报,相信各路勤王的兵马必闻讯而动。” “咱们大伙儿只要静候佳音,不要给太孙殿下添乱即可。” “真要是有什么事,等情况明了,咱们再动也不迟。” 此言一出,人群里当即有人响应道:“说得有道理啊,太孙殿下又岂是那些阴险歹人能随便扳倒的。” “太孙殿下一定会平定叛乱,将歹人全部绳之以法的。” “对,大伙要相信太孙殿下。” “金陵城的高塔示警,便是太孙殿下所修筑,如今看来,很有用啊,反应这么快,那些歹人一定想不到吧!我看是他们完蛋了,太孙殿下肯定安然无恙。” 议论声中,便见一队队官兵纵马奔驰,呼啸而过。 …… 不止民间百姓,各官府衙门的官员,也在议论纷纷。 礼部。 “究竟发生了何事?”一名官员惊疑不定的问道。 另一名官员沉声道:“高塔示警,而且是最高级别的警讯,这通常是有人造反才会发出的。” 毕竟是礼部的官员,了解得自然比民间百姓更多。 “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造反?”有官员满脸不可置信,道:“如今朝堂上,太孙殿下早已大权独揽,无人可以挑战太孙殿下的地位,怎么可能会有人造反呢?” 一说到造反,那名官员首先想到的是“政变”。 毕竟,底层百姓突然发起暴动,袭击中枢,这种事想想也不可能成功。 但“政变”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权力和威望,能在政变后稳住朝局。 否则,那就不叫政变,而叫自杀。 可眼下的朝廷,只有太孙殿下一个人称霸,没有敌对势力,谁还会发起政变呢。 总不可能是太孙殿下自己……以太孙殿下今时今日的权势,不管要对付朝堂里的任何一个官员,都不用这么大的阵仗啊。 直接一纸命令,便能将人抓了。 大明朝堂上,还没有太孙殿下抓不了的人。 再说,皇帝陛下不在京师。 就算政变发起者侥幸成功,只要在外头的皇帝陛下一声号令,也能马上夺了他的权力。 这真是咄咄怪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