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轰隆隆! 轰隆隆! 外面,突然传来阵阵雷鸣之声。 金陵城地处南方,雨水较多,冬季偶尔也会打雷。 只是刚才天虽然灰朦朦的,却一直阴着,并无下雨的迹象。 此际闷雷一响,风也随之而起。 天变了。 在民间的谚语中,有“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的说法。 房间内。 朱允熥惊得呆立当场。 “皇爷爷,您……您胡说些什么!” 老朱摇了摇头,从床上坐起,道:“你先莫要惊慌,咱说让你弑君,并不是真的让你杀掉咱。” 朱允熥满脸困惑。 老朱的话,让他彻底糊涂了。 老朱的龙眸,向门口处看了一眼。 外面吵闹声不断传来,门却依然关着。 杨荣、杨士奇、姚广孝等人,拦住了众臣。 “行了,时间紧迫,咱也不多耽误了,先问你一件事,大明朝廷的债务,最后该怎么解决?” “刚才来的路上,杨荣已经和咱说了。” “他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可咱始终觉得,这终究还是不安稳。” “若是无限止的发债,靠借贷过日子,迟早有一天,会出大问题的。” 老朱语露担忧之色。 “向银行借贷发展,固然是一个好法子。” “可一旦养成了习惯,却是一条不归路啊!” 朱允熥听老朱不再说什么弑君之事,而问起了国事,心中顿时大大松了口气。 “皇爷爷担忧得极是,举债发展,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 对于举债发展的弊端,他当然十分清楚。 老朱立即反问道:“那你还这样去做?” 朱允熥低头叹道:“孙儿只是想让天下百姓能早日吃饱饭,这样就能少饿死很多人。” “让边疆将士早日平定边患,消灭掉对我大明虎视眈眈的对手。” “这样就不会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大明好儿郎,战死沙场。” “孙儿还想让衣不遮体的百姓早日穿上棉衣,不致受风寒摧残。” “能盖上广厦千万间,让天下人皆有屋可住。” “让医学发展,治好许多百姓的疾病。” “让皇爷爷也能延年益寿。” “可是,如果我不举债,仅靠大明朝廷的税收,那用来投资的钱太少太少,远远不够。” “要做到这些,可能需要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会有多少人饿死,多少人血洒边疆,多少人忍受着严寒饥迫!” “孙儿既然掌政,又怎么忍心呢?” “只有通过银行的借贷,聚集全天下的财力物力,以此来推动大明飞速发展,才能让百姓早日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他语气稍稍转变,又接着道:“不过,皇爷爷也请放心,孙儿对此还是十分警醒的。” “如今大明还是发展刚刚起步的阶段,投资的回报率很高。” “再加上朝廷又是直接从银行拿的银子,利息非常低。” “投一千万两银子进去,两三年就赚回来了。” “目前的债务并不是问题。” “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债务才会成为大麻烦。” “所以,孙儿后面会慢慢限制债务,削减债务。” “绝不会留一堆债务给子孙后代。” 债务能驱动经济飞速发展,也会让国家陷入债务陷阱之中。 大明还太落后了。 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现成的技术路径,投钱进去,经济马上就能腾飞。 这才是朱允熥敢于借贷发展大明经济的关键。 后世社会,每一个国家都会发行国债。 因为金融对国家经济民生的影响巨大。 毫无疑问,借国债发展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但老朱的担忧也是对的。 债务一旦过头,就会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火药桶”,随时都可能引爆。 怎么控制债务,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特别关注的事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