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军劳师远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死伤的将士,更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除了让君王得到了一个开疆拓土的好名声之外,一无用处,咱当然反对。” “甚至,因为距离太远,驻军费用高昂,防守不易。” “纵使打下来之后,用不了多少年,又会丢掉。” “死了成千上万的人,费了数不清的财力,到头来,全是一场空。” “咱当然要反对!” “你之前说,从前商周也不过是一隅之地,后来通过分封,不断向外开疆拓土,才有了今日的中原大地。” “这的确是向外征战,向外扩张的结果。” “要不然,炎黄子孙,恐怕还困守在黄河边上一块不大的土地内,怎么可能有大明今日的万里疆域呢?” “可是,你也应该想过,为什么此后的几千年,咱们就没有接着再向外扩张了呢?” “还不是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去了嘛!” “往西,是高山,是沙漠,山高路远,万里无人,光是运粮,便极为不易。不毛之地,本身也种不出什么粮食。” “往北,是草原,是极寒之地。虽然历朝历代都想征服草原,却始终没有成功,那极寒之地,更是不适合百姓居住。” “往南,是蛮荒,是酷暑之地,瘴气遍布,蚊虫横生,大军随时可能爆发瘟疫。” “往东,是辽阔无边的茫茫大海,海波险恶,大军出征,稍有不甚,遇上台风,便有全军覆没之忧。” “能占的地方,好占的地方,咱们都占了,再往外去扩张,没有用啦!” 老朱悠悠叹气,旋即笑道: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大明制造局生产了那么多的铁器,数不清的大炮,枪支,火药……” “有了这些,咱大明的军队,一定是所向披靡。” “咱在申城也看到了,船只能顺利的将海外的白银,粮食运进咱大明。” “即使偶有台风,造成的损失,也还在承受的范围内。” “那咱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你就只管手去做吧。” 朱允熥忙拜道:“多谢皇爷爷!皇爷爷英明!” 老朱笑道:“你别急着奉承我,接下来,你是准备将藩王都撤了,然后分封海外吧?” 朱允熥道:“皇爷爷,这可是您当初答应孙儿,只要大军平定了北元,您便同意撤藩。君无戏言。” 老朱白了他一眼,道:“咱也没有说后悔啊,你急什么。” 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道:“老三去的地方,应该很凶险吧?” 朱允熥笑脸顿时一凝,神色微滞道:“皇爷爷,孙儿也是实在没有办法。” 此事他并没有征得老朱的同意,便擅自作主,此时便唯恐老朱会责怪。 老朱脸露笑意,和蔼望着他道:“咱知道,咱也没有怪你,这都是老三咎由自取。” 话虽然这样说,但他脸上的笑容下,其实亦能见一缕担扰与无奈。 曾经的老三,是他引以为自傲的儿子,大明的晋王。 为大明镇守边疆,立下赫赫战功。 可如今……唉,崽大不由父。 孩子们大了,便有自己的想法,不似小时候那般听话了! “皇爷爷,你也不用太过于担心。”朱允熥道:“三叔去的地方,固然很遥远,但那里,确实是一块宝地。” “若是三叔能在那里站稳脚跟,将来晋王一脉,必能为大明打下一片广阔的疆域。” “三叔的功绩,也会被记载在史册上,永垂不朽!” 老朱微微点头:“说得好!这才是我朱家子孙应该做的。” “让老三去磨练磨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撤藩和分封海外的事,你尽管放手任为,咱是一定会支持你的。” 说完,老朱又伸手摸了摸朱允熥的头。 “好了,该问的,该交待的,咱都问了。” “国事交付你,其他的事,咱也不想问了。” “等一下,你便召一名太医进来。” “让他对外宣布,皇帝陛下因病重而驾崩了!” “没有传位诏书,也没有遗言。” 朱允熥一惊:“皇爷爷?” 老朱笑意盈盈,道:“傻孩子,皇爷爷并不会真的死。” “只是和你联手演一场戏罢了!” “一场保大明江山安稳无忧的大戏!”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