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唐宋以来,随着儒家思想的深入,民间也越来越“重丧”。 守孝三年,已然逐渐成为传统。 甚至还有皇帝死后,全国三年内禁止办喜事,禁止嫁娶的“礼法”。 即天下人都要给过世的皇帝守孝三年。 这当然太过,对国民经济,民生的影响都极大。 故而,哪怕是真实的历史上,老朱也特别在遗诏中交待,自己死后,只许天下臣民服丧三日,民间嫁娶都不禁止,以此来减少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第二道圣旨则是: “朕初登大宝,思先帝之心切,不忍破坏其生前之物,后宫自即日起封禁,一如先帝生前之故,所有嫔妃,宫女,皆留后宫,非身死不得出宫。” 这便是朱允熥想出来的法子。 首先,大明的皇宫虽然富丽堂皇,但受制于时代的约束,在朱允熥这个穿越者眼中,美则美矣,生活上还是有很多不够便利,不够人性化的地方,他根本就住不习惯,也不打算去住。 而老朱年龄大了,早就住惯了,更改反而不习惯。 以思念皇爷爷,让他生前生活之地保持原状为理由,直接将后宫封禁,也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老朱在后宫里面,也能过上十分舒适的日子。 毕竟,老朱虽然主动将自己软禁,但朱允熥也不能真让皇爷爷去深宫里受苦吧? 圣旨下达后,杨荣便立即派兵守住后宫的通道,同时令工匠连夜砌墙。 自此之后,后宫所有出口皆被封死,留下的门也被直接上锁,无故不得打开。 仅留两个设计十分巧妙的洞口,用于运送物资,传递消息。 那四名给老朱看病的太医,以及洗浴“遗体”的宫女,太监,也都被送入了后宫。 老朱在里面也需要太医看病,正好将四名太医送进去。 至于说祸乱后宫之类的……后宫很大,只要将四人的住处分隔开来便是了。 要知道,宫内除了宫女,太监,也是有侍卫的。 只是正常而言,天黑之后,侍卫不得入后宫。 各处宫门落锁之后,后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就由太监接手了。 随后,朱允熥又调了五旅新军进驻金陵城,分守东、西、南、北及皇宫前,以防不测。 …… 夜深。 皇宫内。 老朱灵前。 朱允熥披麻戴孝。 朱棣亦在一旁守灵。 他刚才哭得撕心裂肺,此际才渐渐平息下去,只是神情仍有些恍惚,尚未从老朱驾崩的悲痛中走出来。 忽然,朱棣感觉自己的衣角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朱高煦。 朱棣身为老朱的儿子,与老朱感情深厚。 老朱骤然驾崩,他当然伤心难过无比。 可到了朱高煦这一辈,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自幼在北平城里长大,远在金陵的皇爷爷,只在偶尔随父亲回京时,才能见上一面。 感情自然一般。 此时老朱驾崩,也会不会感到有太多的伤心难过。 只不过,出于礼法规制,作为孙子,他必须要守灵。 “爹,有些事,咱们出去谈。”朱高煦压低声音,悄悄说道。 朱棣略感意外,也没有多想,便悄然起身,与朱高煦一起到了灵堂外,远离人群的地方,这才发现另一个儿子朱高炽也在。 “什么事?一定要出来谈?”朱棣皱眉问道。 老朱驾崩,他身为孝子,不在灵前守孝,是会遭大臣们非议的。 朱高煦左右张望,确认附近再无其他人,侍卫也都在远处,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方用极低的声音说道:“爹,孩儿得到消息,皇爷爷并没有驾崩。” “什么?”朱棣如遭雷击,大声反问。 “爹,别说这么大的声音。”朱高煦连忙做出噤声的动作,又左右看了看。 还好,并没有什么人被惊动。 广场中间道路的侍卫仍纹丝不动的站岗,而跪在中间守灵的臣子们,也无人因此而张望。 礼法大于天的时代,大家都极力表现出悲伤孝顺,不为外物所动。 “究竟是怎么回事?”朱棣抓着朱高照的衣服问道。 朱高炽的目光,也紧望了过来,震惊之色浮于眸内。 “爹爹,我听到有人传言,说太孙殿下趁皇爷爷病重,让太医对外宣布其已驾崩。” “实际上,却是用了狸猫换太子的法子。” “故而,才给遗体戴上面具,不让人看。” “皇爷爷现在还活着,只是被他囚禁于后宫之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