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包括当时的锦衣卫也不例外。 虽然锦衣卫本身就是一支军队,是大明的天字第一军。 可将他们作为特务系统,镇压百官和百姓,自是威风凛凛,所向无敌。 担任安保工作,也还算称职。 可真将他们当军队使用,去前线作战的话,那同样也是不堪一击的。 只有老朱在世时,锦衣卫才是真正的大明第一军,战力强劲。 可蒋瓛虽然是锦衣卫指挥使,却没有机会去前线打仗立功,老朱自然也不会给他什么赏赐。 也只有新帝会这么大方了。 一出手就是一幢宅子,外回一万贯钞。 朱允熥深深望了他一眼,道:“有朕赏的宅子,那别人的宅子,就退了吧。” 蒋瓛心中一惊,满脸错愕的抬头,目瞪口呆。 “还有别人的钱,不要拿。”朱允熥悠悠道:“你要是真缺钱用,跟朕说,朕赏你。” 蒋瓛额头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渗出,转瞬间,全身皆已湿透。 前几天,他的一位族人说,有一套宅子很不错,正在出售。 蒋瓛去看了宅子,心中也甚是喜欢。 他如今有六房妻妾,可家里的宅子太小,居住不便。 若是将来再娶第七房,第八房,就更无法安置了。 不过,蒋瓛也不敢公开强占。 于是,便托人去问,对方先是开价三万两银子,后来听说是锦衣卫指挥使大人要买,哪里还敢再开价。 最后,双方以三百两银子的价格成交。 蒋瓛自以为此事做得并无破绽。 毕竟,公平买卖。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 虽然对方是害怕自己的锦衣卫指挥使身份,才给出这般低价。 但他可没有去公开吓唬对方,更没有使手段抓对方下狱,逼迫对方。 对方是心甘情愿,以三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他的。 却没有想到,消息还是传到新帝的耳中了。 至于拿别人的钱,这种事情,他就不记得了。 因为做过不少次。 谁知道太孙殿下指的是哪次呢? “陛下恕罪,臣再也不敢了。”蒋瓛连忙求饶,不敢分辩半句。 “知错就好。”朱允熥轻轻叹了口气。 对于老朱执政时的铁腕反腐。 他总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人杀了很多,可腐败之风却并没有刹住。 后世之人总是痛恨贪官污吏,说人人皆可杀。 可相比于这个时代,后世对官员的监督体系要完善得多。 官员的腐败,也远没有这个时代严重。 许多在这个时代敢堂而皇之公开做的腐败之事,在后世却是最愚蠢官员,也不会犯的低级错误。 这就是有效监督体系的威力。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等酿成大错,等上面发现了再处以极刑,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毕竟,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 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会被皇帝发现。 而在这个时代的现实,也确实如此。 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根本发现不了官员的贪桩枉法,再严厉的酷刑,也流于表面。 甚至陷入越严厉打击腐败,贪官污吏越来越多的怪圈。 杀了一批,又来一批。 比韭菜冒得还快。 老朱始终弄不得原因,但朱允熥却是清楚的。 严刑酷法只是辅助,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是根本。 就是要让官员刚犯错的时候,就立即发现,并纠正过来。 邮传部成立后,利用信件举报,都察院核查,已经初步刹住了大明官场的风气。 但举报反应出来的现实,也让朱允熥触目惊心。 倘若真按老朱贪污六十两就处死的律法,大明官员基本上要被杀光,剩不下几个人了。 他这个皇帝,都只能当光杆皇帝。 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只能分级处理,对从前的事情,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先警告,后面再逐步收紧,越来越严。 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扭转大明官场的风气,也不是一日之功。 就连锦衣卫这个老朱亲手创办,亲自监督的机构,时至今日,同样贪腐横生。 蒋瓛已经算相对很清廉的。 说白了,权力一定会滋生腐败。 没有监督,就更不待言。 “从前的事情,就算了。”朱允熥道:“锦衣卫要开展自查自纠。” “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期限整顿。” “若是三个月以后,再有犯者,就休怪朕翻脸无情了。” 蒋瓛连道:“谢陛下隆恩,臣谨记在心。” 朱允熥挥了挥手,蒋瓛又磕了一个头,从地上爬起来,退了下去。 此时,杨士奇,杨荣,姚广孝,夏原吉等四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