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际上要叩十五次头。 这是皇帝登基时专用的礼仪,较之寻常上朝时的三拜九叩,更为隆重。 朱允熥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俯瞰着下方的众人。 龙椅所在的位置极高,从这里看过去,不仅能看到殿外跪着的数千官员,甚至连皇宫外的三十万百姓,也能隐约看到几分黑影。 礼仪结束之时,万籁俱寂,所有人都在地上跪着,连丝毫动静亦不曾发出。 最后一拜结束后,众人并不能起来,而是要跪听圣旨。 “这便是帝王权柄吗?”朱允熥心中骤然升起一股莫名的念头。 从此之后,整个天下,都将匍匐在自己的脚下。 言出而法随。 这一瞬间,他有一种自己已然成仙,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奇妙感觉。 他已不再是芸芸众生,而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一切都不一样了。 权力果然让人陶醉,让人痴迷,亦使人沉沦。 无怪乎千百年来,帝王会成为无数权贵者的终极梦想。 短暂的思绪放飞后,朱允熥回过神来,淡淡道:“宣诏吧。” 凡皇帝登基,都要颁布登基即位的诏书。 实际上,诏书有两份。 一份是祭天版的,也称奉天诏书。 即祭告上天,讲述如今天下的情况,说明我为什么要登基称帝的理由。 在这份诏书里,皇帝也要以“臣”自居。 毕竟,天子乃是上天之子,亦是上天的臣子。 祭天,是为了得到上天的认可。 这份诏书,朱允熥早已在祭天时用过,此时宣读的,则是告民版的诏书。 告民诏书,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即位诏书。 听到朱允熥的吩咐,旁边的太监便开始高声念诵诏书。 “天佑下民,作之君。我高皇帝受天之命,统有万邦,宵衣旰食,弘济斯民。” “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政教修明,规模宏远。” “朕以眇躬纂承大统,恭依遗诏,于洪武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即皇帝位。” “夙夜惶恐,思所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以无忝我皇祖之大命。” “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 “其以今年正月初一日为大明历二十九年,改元永盛,大赦天下!”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当遵先圣之遗言,期致雍熙之盛。百辟卿士,体朕至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本来这份诏书只宣读一遍。 因为来参加登基大典的官员虽然有数千之众,但挑选出来念诵诏书的太监,嗓门极大,堪称人形喇叭,故而大多数人也能听一个大概。 但由于朱允熥的登基大典,别开生面,除了数千官员外,还有三十余万百姓参加。 故而,诏书也被复印了很多份。 奉天殿里念的时候,也安排了人,在外面的百姓面前念诵。 此后,还会张贴出去,诏告天下。 待到诏书念诵完毕,群臣方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千名官员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十万百姓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如排山倒海一般,刹时间,惊天动地的声音响彻了整个金陵城。 朱允熥心潮澎湃,待声音止息,方道:“平身!” “平身!” “平身!” “平身!” 又是一声声的传唱。 大臣和百姓们则高呼:“谢陛下!” “谢陛下!” 然后,众人从地上爬起来。 登基大典,至此就算结束。 正常而言,朱允熥此时应发表一些讲话,但今日的流程安排十分紧凑。 登基大典一结束,紧接着便开始册封皇后。 说起来,这虽然并不常见,但也并非首次。 当初老朱也是在登基的当天,册封的马皇后。 钟鼓再响,礼炮又鸣。 顾盼君身着皇后专属的凤冠和礼服,自三十万百姓的前方,缓缓步行,一路直入宫门。 前方有宫女太监开道,后方亦是长长的随行礼仪队伍。 徐妙锦亦在她身后尾随。 本来她虽是贵妃,却只需在宫内受礼。 但顾盼君却说,徐妹妹身份尊贵,应给予更高的礼遇,与皇后一齐入宫,朱允熥对此亦不反对。 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幕。 就这样一直走到奉天殿前,开路的太监宫女皆在两旁散开,仅有顾盼君和徐妙锦两人进入殿内。 顾盼君在前,徐妙锦在前身后右侧五尺处。 入殿之后,两人在正殿内中间站定,方徐徐向朱允熥行礼。 太监拿出诏书,念道: “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乃若宗庙之祀,礼重相成;德化之行,始于夫妇,既应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 “咨尔顾氏,温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本淑慎以流徽,伣天祥定。” “兹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尔其祗承荣命,表正壸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