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不明白这类十分浅显的道理。 原因是书上并没有说。 或者说,书上没有如此直白的说。 而是转了一个弯,需要人去思考。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但这些内容,又不是考试的要求,大多数人自然懒得去想。 而是跟着人云亦云。 顾盼君能说出来,足见她不光光是读书,还真正认真思考了。 “朕的皇后,果然聪明。”朱允熥赞赏了一声。 顾盼君淡淡一笑,又道:“后宫的嫔妃和宫女,都被陛下封禁。” “皇宫这么大,光靠东宫带来的宫女太监,可不够使唤。” “再说,那些被陛下宠信的女子,还是给一个名份的。” “她们也需要人侍候。” “臣妾这个红颜祸水,既然已经做了坏人,那便索性做到底。” “再由臣妾来下旨,帮陛下挑选一批秀女进宫。” “要不然,建了这么大的宫殿,也太冷清了。” 朱允熥深深望了她一眼,拉起她的手,道:“你不吃醋吗?” 顾盼君撒娇式地翻了一个白眼:“臣妾吃醋,陛下就不会找别的女子吗?” “臣妾还没入宫,陛下可就已经宠幸了不少了。” 消息还挺灵通啊。 这么快就连自己在东宫宠幸宫女的事都知道了? 朱允熥摸了摸她的柔嫩小手,没有出言。 后宫佳丽三千,是每个男人的梦想。 说不想什么的,那肯定是骗人的。 口是而心非。 只不过,一般人没有条件实现罢了。 但这一世,他是皇帝。 他早就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 一是要带领大明成为蓝星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让大明的百姓,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其二嘛,当然就是要好好享受一下身为帝王的快乐。 顾盼君嬉嬉笑道:“陛下是天子,自当多生育几个皇家血脉,让皇家子嗣兴旺。” “臣妾拦着陛下,便是大大的不该,也会让陛下不高兴。” “还不如顺着陛下的心意,让陛下开心,陛下或许还会多怜爱臣妾几分。” “臣妾又何乐而不为呢?” 朱允熥哈哈大笑,拉她的手稍一用力,将她揽入怀中,又笑道:“你还真不怕你的夫君留下千古骂名啊?” “自古以成败论英雄。”顾盼君低声道:“陛下想要的东西,豪华的宫殿,天下的美女,都得到了,那就该好好治理国家。” “若是陛下没有将大明治理好,大明陷入混乱,或走向衰亡。那陛下兴宫殿,选美女的事情,就会成为陛下一生也抹不去的污点,成为遗臭万年的昏君。” “若是陛下将大明治理得蒸蒸日上,让百姓们都丰衣足食,那陛下做的这些事,便是风流韵事,在后世也只会成为美谈。” “当年太宗皇帝不也一样建大明宫吗?” “又有谁责怪过他呢?” “唐明皇留骂名,是因为他一手酿成了安史之乱。” “丢国都,逃狈西逃,让天下陷入战乱,让百姓生灵涂炭。” “倘若他治理下的大唐,能一直维持早期开元盛世的景象,大明的国力能一直上升,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那他与杨玉环的故事,也将是千古美谈,而不是被美色所迷,被后世唾骂的昏君了。” “此中之理,陛下当知。” 顾盼君这番话,就是在“劝谏”。 简而言之,就是该建宫殿都建了,美女也选进宫了,想要的都给你了。帝王的快乐,你享受了,就该好好工作,做一个有为名君了。 这个劝谏,倒是让朱允熥感觉十分舒服。 “说得好!”朱允熥赞道:“朕一定会好好治理天下,让大明进入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笑问道:“皇后,你对治理天下,有何建议呢?” “陛下开玩笑了。”顾盼君在朱允熥怀中轻轻摇头道:“后宫不得涉政!” “况且,臣妾只是一介女流,哪里及得上朝中大臣的见识?陛下要问治国之策,应该去问他们。” “无妨!”朱允熥笑道:“朕只是想听听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看法,这些东西,不涉及具体的措施,便不算干政。” 所谓旁观者清。 大臣们固然聪明,但各自有各自的立场,各自有各自所代表的“利益”。 很多时候,他们的治国之策,为国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在这个的基础上,大多又是会夹带自身“立场”和“利益”的。 用后世的话来说,便叫“夹带私货”。 顾盼君是局外人。 至少,她立场,利益与大臣们不一样。 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一样。 或许能给他一些启发。 听到朱允熥的话,顾盼君紧眉思索道:“其他的事情,臣妾也不懂。” “不过,臣妾从小到大,看村子里人,其中威望最高,让大伙儿都服气的人,无非就是两条。一是身体强壮,打架厉害;二是不差钱。” “由此以推之,臣妾以为,陛下最要紧的事情,一是让管好大明的国库,二便是指挥将士们,对外征战,获得胜利。” “只要这两条做得顺顺利利,天下便没有人能反对得了陛下。” “陛下想要做什么事,便一定能做成。”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