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清晨。 天刚蒙蒙亮。 金陵城高处的大笨钟,敲响了嘹亮的钟声。 随着大明工业的发展,更夫这一职业,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取而代之的,则是抬头可见的钟楼。 贵族豪门家里,则都用上复杂且精巧的钟表。 如果从高空中俯瞰金陵城,便会发现,如今的金陵,便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正在建设中的工程。 随着《科学》期刊的主办,使大明的数学和物理学也取得不小的进步,更推动着建筑技术水平飞速发展。 大明的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做复杂的受力分析和数学计算,以此来设计营建跨度更大,气势更恢宏的建筑物。 水泥和钢材的大面积普遍运用,更是极大的促进了这一点。 一大早,朱允熥便在皇宫里,研究起了新皇宫的设计图纸。 前世的他,就曾经幻想过自己若是当了皇帝,会做什么呢? 想来想去,最终却发现终究逃不过两个字——美色! 后宫佳丽三千始终是无数男人的终极幻想。 当真有机会实现的时候,朱允熥却惊讶的发现,其实自己也没有那么好色。 现在的他,反而渐渐戒掉了晚睡熬夜的毛病,也慢慢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由于没有手机、电脑、游戏……等等的诱惑。 而仅靠点蜡烛看美女唱歌跳舞,无论点多少支蜡烛,光线仍然有些昏暗,看不太明白清楚,更不过瘾。 让要求颇高的朱允熥多少有些不满。 至于做更快乐更兴奋的事……满足之后便只想呼呼大睡了。 于是乎,前世长期养成的熬夜毛病,竟然就这样给治好了。 曾经对美色的强烈渴求,也随着欲望的充分满足,热情慢慢消退。 尽管依然每日离不开,但却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治国理政,再比如说,如何营建自己喜欢的住宅。 看来,做一个勤政之君,也没有那么难。 毕竟,权力才是最好的春药。 权力会让人入迷,使人沉沦,让人忍不住想要勤奋“工作”。 这与受人控制和摆布的打工人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朱允熥开始理解老朱为什么能像老黄牛一般,日夜不停的批阅奏章,处理朝政的原因了。 相比之下,后世那些怠政,不理朝事的皇帝,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皇权受到大臣们的约束,享受不到权力带来的快感,反而处处皆不自在,才自暴自弃。 “这里还要再做一些调整……”朱允熥指着设计图上一处,详细讲述着。 房间内,数十名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济济一堂,一个个认认真真的洗耳恭听,手中还都拿着一支硬笔,和一个本子,不时地做着记录。 陛下可真是天纵奇才,古今未有。 他提出的方案,设计样式,都是他们这些做了一辈子建筑的人,以前从未听说过的。 大致讲解一下,就让他们受益匪浅。 朱允熥心中亦是感慨无比。 怪不得史书总说皇帝大兴宫殿,是一件极为耗费国力,穷奢极欲的事。 实在是在这个没有大型机械的时代,营建宫殿的成本,委实太高了。 十两银子,可供一户百姓一年生活之需。 若是那种极为贫寒的底层家庭,一年还用不了这么多。 但十万两银子,用来建造一座宫殿,却仍是远远不够。 什么概念? 就是一万户百姓一年不吃不喝的钱,也不足以建一座宫殿,需要十万户,几十万户! 这还仅仅只是一座宫殿! 而兴建新的皇宫,可远不止一座宫殿。 其中耗费的民力物力财力之高之多,可想而知。 不过,尽管朱允熥设计的皇宫,比原来的皇宫大了好几倍。 然而,得益于大明工业技术的发展,建筑成本反而有所下降。 首先是建筑所需要用到的铁器,铜器,都因冶炼技术的提高而大幅降低。 运送木材,石料的成本,也因道路的修筑,交通工具的改善而随之下降。 宫殿里面需要的玻璃制品,陶瓷物件,乃至各类家俱,亦是如此。 再加上施工方法和技术改进…… 总而言之,朱允熥已尽可能的运用各种工程技术,将修建的成本尽可能降了下去。 当然,该有的奢华,是半点都没有少的,耗资亦是不菲。 所幸如今大明有相对成熟的金融体系支撑,并不缺钱,才能将工程继续下去。 若按原来的财政收入,那无论如何也是建不成的。 财力根本支撑不了! 除此之外,顺利兴建,还离不开《科学》期刊的发展。 这个他无意中促成的学术期刊,实在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今日来到这里的建筑师和工匠们,便都是曾经给《科学》期刊投过稿的人。 大家一起研究,共同探讨,碰撞出无数智慧的火花。 《科学》期刊杂志社,也因此多了一个新的子刊——《建筑学》。 建筑师和高水平的工匠,将自己的建筑经验,写成文章,在《建筑学》上发表,交流,促使大明的建筑水平,突飞猛进。 要知道,虽然传统民居建筑已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钢筋水泥才刚刚出现,很多经验仍在摸索之中。 《建筑学》这一刊物的出现,无疑让许多人少走了大量的弯路。 修建宫殿所获得的建筑经验,也会在未来推广运用到民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