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内城。 在专门储备漕粮的海运仓附近有一家老字号寿材铺,据说已经开了三百多年,比国祚都长。 蒋青云走进铺子,见墙上赫然挂着一幅字:活着混所好屋子,死后混口好棺材,也不枉为人一场。 两世为人,颇为感慨。 掌柜的见有贵客上门,连忙迎了上来。 “本官要抬棺出征!你帮我挑一口。” “大人稍坐,一定包您满意。” 掌柜的很快就挑出了一口柏木黑漆棺材,用材厚实外观气派,还好心的赠送了铜钉一十八颗,小铁锤一把。 蒋青云绕棺一圈,当即拍板: “就它了。” “得嘞,升棺喽。” 鞭炮声中,伙计们喊着“升棺喽”把棺材抬到了铺子门口,整个过程竟是没有一丝的晦气感。 这就很专业了! …… 大事已妥,蒋青云随口问了句:“掌柜的,你说,死是什么?” “回大人,是回家。” “那活着呢?” “是出趟远门。” “你这间铺子开多久了?” “三百五十四年零八个月又五天,到我这,已经是第十一代传人。” “你这间小小铺子见证了无数历史啊。” “回大人,小铺确实接待过一些大人物。” “比如呢?” “前明永乐皇帝还是藩王时,曾在小铺购置精品楠木红棺一口,后来他当了皇帝,肯定没用着。” “严嵩严阁老曾在小铺购置楠木红棺一口,结果人被流放死在了江西老家,估计也没用着。” “于谦于少保也曾在小铺购置黑色柏木寿材一口,最后~哎,还是没用着。” “海瑞海大人上疏之前,在小铺看上了一口杉木棺材。那棺又短又窄,人根本躺不进去,本就是低劣次品,但海大人坚持购买,最终,六钱银子卖给了他老人家。后来的事您也知道,也是没用着。” 蒋青云拍了拍厚重的棺材板。 “掌柜的,我明白了。也就说,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白忙活。” “大人明鉴。” “你要多少钱?” 掌柜的伸出三个手指。 “30两白银,绝不还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