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众人闻言都陷入了思考。 就连吊儿郎当的赵铭,这时候也忘记反驳李瑜。 要知道他在文华殿内,可是出了名让夫子头疼的坏学生。 不管是谁来教他,他都会无差别地攻击人家一顿。 皇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效果不大。 李瑜这时候才回答赵铭的问题:“为何我一开始,没有告诉你们木人的身份和能耐?” “只因世间之事,往往都是表面光鲜者内里腐朽,看似卑微者胸怀锦绣,为君者万不可仅凭表象断是非。” “更何况,你们也没有问我。” 李瑜说完还特意看了赵钧一眼,毕竟这课是专门给他讲的。 旁人都是搭着听的。 见他若有所悟地点头以后,李瑜这才展开了书本。 “现在我们再翻开书本,读《资治通鉴》中三家分晋一节。” 闻言赵铭忍不住又想反驳,不是都说了今日不读书么? 怎么还说话不算话呢? 只不过他到底还是没像从前那样,逮着先生一点问题怼半天,而是乖乖地翻开了课本。 有了这个小插曲以后,孩子们再读的时候就觉得,这课文好似也没那么枯燥无味了。 教室外头,赵翊听了老久的墙根才满意离去。 “朕就说过这个子璇啊,不管他干什么事儿他都能干的很好。” “朕说的没错吧?” 赵明跟在他身后也觉得满意,只不过还是皱了皱眉。 “父皇,这资治通鉴教授的是君王治国之道,守初年岁也大了,不如让他去宫外……” 他说的是王守初,实际上却暗戳戳说的却是赵铭。 “不必。” 赵翊当然知道儿子这是在提醒自己,莫要滋养老二一家的野心,可对此事他却别有看法。 “治国之道与治家的道理差不多,将来铭哥儿也好,还有你家那几个也好,就算是守初那孩子也好。” “要么治理一方为父母官,要么就是成为一方的藩王。” “多读读书,总是没有坏处。” “就算是张家那小丫头,以后若真和元哥儿成了那就是未来国母,那就更不用再多说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