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朝堂上。 开阳伯因为要给儿子举办葬礼,没有来上朝。 户部尚书的缺席,在平时不重要。 可在今天,十分重要。 因为开阳伯的缺席,很多人都不知道目前赈灾的情况,回答起来,乱七八糟的。 连目前灾民还有没有伤亡都没人说得清。 这导致宣德帝大怒,差点杀几个大臣助助兴。 杨国公今日也沉默寡言。 女儿突逢大变,杨国公难稳住心神,即便顶着压力上朝,很难发挥平时的实力。 就在世家官员焦头烂额之际。 李清瑶开口道:“父皇,近几日,运往北方的物资已经相继出发。” “此事为国为民,值得赞扬。” 她一开口。 就换来不少感激的目光。 很多官员都觉得,长公主不管多么反感世家,但还是恩怨分明的。 宣德帝颔首,明显脸上怒气消失不少:“是该嘉奖,清瑶,你觉得该如何赏?” 李清瑶向前一步开口:“根据女儿所知,世家商籍的商人居多,此次他们筹物资,功不可没。” “但大京皇朝规定,不允许商人家中子嗣参加科举。” “可商人后代也是大京子民,更是人才辈出,如此埋没,岂不是浪费了。不如,就允许商人家的孩子,参加科举吧,以示皇恩浩荡。” 此言一出。 整个朝堂所有人都传出惊呼和吸冷气的声音。 然后,便能看到那些世家官员的眼睛都亮了。 要知道。 世家读书人本就多,但为了维持偌大的世家,需要大量钱财。 所以世家的九成族人都是商人,家中子嗣虽然有能力读书,但都无法参加科举。 若是此次有机会让家中行商之人的子嗣参加科举,那世家在短时间内,绝对会再度壮大。 然而。 不等世家官员开口。 第一个反对声音响起:“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说话之人是翰林院大学士朱清。 他作为天天将士农工商挂到嘴边,自诩高高在上的文人,是决不允许低贱的商人,和他们平起平坐。 宣德帝淡淡问:“朱爱卿,有何不可?” 朱清连忙道:“陛下,古来商贾误国之事不在少数,而且官商勾结之事,也多出自商贾之家。” “若让商人的子嗣参加科举,那是在破坏我大京根基啊陛下。” 李清瑶闻言,心中不免夸赞秦浩鬼精鬼精的。 就连商恩令提出来后,第一个反对之人会是翰林院学士,他都能猜出来。 不过她今天可不打算独战群臣,只需要看戏就行。 因为。 商恩令,可是关系到世家能否继续壮大。 世家自己就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据理力争。 只是不知道最后他们发现商恩令是个坑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 而在李清瑶思维发散的时候。 就如她所想那样。 世家不出所料的行动。 兵部尚书张公瑾,第一个就站出来。 作为张家人,他自然要在职责范围内为自家争取利益。 “陛下,臣不赞成朱学士所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