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摊丁入亩-《隆万盛世》
            
            
            
                
    第(3/3)页
    所谓徭役,指的是国家无偿征用平民百姓服劳役,早在战国时期,徭役制度就已经存在,到了秦朝,这一制度更是日益完善。
    大体而言,徭役分为三种:吏徭、徒徭和民徭。
    其中平民百姓服的是民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徭役。
    古代大型工程,往往就会大规模征发徭役,其中不仅是为皇室修建宫殿,还有城市筑城,河道堤坝,都是大量使用徭役完成的工程。
    在明朝以前,百姓承担的徭役还包括戍边,也就是去边境充当小兵守卫边疆。
    中国古代第一次农民起义,也就是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这意味着由于大雨导致道路不通,他们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按照秦律,失期者将被处死。
    可见,古代对于徭役的政策执行是很严酷的。
    而在提调民力上,则基本上是乡下士绅和甲长里长说了算。
    士绅免役,本就被人玩坏了。
    本来只是给了区区几个名额,但实际上被他们无限放大。
    最后徭役只能落到穷苦百姓头上,虽然张居正的新法允许百姓纳银冲抵徭役,可百姓又有多少钱?
    一个役,十人轮流和五人轮流,根本就是两种概念。
    朝廷不能掌握民间人口数量,在征发徭役时难免出现不公。
    而且,因为乡下宗族势力的影响,其中难免又有许多家庭因此背负上沉重的负担,官府还没有办法核查。
    要知道,服徭役是无偿的,官府不仅不给银,连吃食都得自带,所以古代服徭役者是九死一生。
    白天沉重的劳动,吃不好睡不好,就算染病也无钱医治,可不就要人命了。
    虽然九死一生或许有些偏颇,但服徭役者死亡率确实比较高。
    猛然间,魏广德忽然想到雍正搞出来的摊丁入亩,实际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已经把部分丁役摊入田亩之中,但不是全部。
    如果,把全部丁役都摊入田亩之中,国家需要人服徭役就直接花银子,不征发乡间民夫,岂不更好。
    反正大明划分军户以后,也是相当于把过去徭役里的戍边给分离了。
    “叔大兄,之前你说的的摊入田亩的丁税,如果我们把各府县承担的丁税全部摊入田亩之中,又当如何?”
    魏广德开口道。
    他现在不提清查大明人口数量了,而是要把人头税,徭役都货币化,摊入清丈田亩之中。
    “嗯?”
    张居正诧异的看着他。
    于是,魏广德就把他考虑的说了出来。
    “如此,国家财税尽出于土地,百姓有土则缴税,无土则不必缴税。
    礼记有云,有土斯有财,百姓无地哪来的钱财缴税。
    赋役尽出田亩,官府收取赋税,地方需民力,大可花银子雇佣,也不必打搅乡间百姓,岂不两全其美。”
    魏广德开口建议道。
    “摊丁入亩?”
    张居正低于一句,随即微微点头。
    确实,魏广德的话他觉得有道理。
    百姓为了生活打工,不过是解决温饱,根本存不下钱财,钱财都为地主所得。
    按人头征税,确实有些过了,摊入田亩似乎也不错。(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