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倒着生长”的奇特设定,就是逼着读者去思考、去想象、去联系,最终在「本雅明·布冬」身上观照到自身。 就连巴黎顶级的贵妇人罗斯柴尔德夫人也被深深地触动了。 在她位于圣日耳曼区的宅邸里,德·诺阿伊子爵夫人用手帕轻轻按了按眼角:“哦,可怜的本雅明·布冬注定要失去一切,不是吗? 当他终于看起来像个年轻人时,他的心智却已历经沧桑,而他爱的、理解他的人,要么老去,要么离开,就像黛芬尼…… 这简直是命运最残忍的玩笑!” 其他贵妇人也纷纷点头附和,讨论着本雅明未来将面临的种种“失去”和注定悲剧的命运,迫不及待地泼洒自己因为过分挥洒而显得廉价的同情。 罗斯柴尔德夫人等她们安静下来后,才矜持地开口:“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可悲——只会根据外表来定义人、要求人、接纳或排斥人—— 我们要求‘老翁’沉稳睿智,要求‘青年’活力冲动,要求‘孩子’活泼天真。有谁,真正去聆听、去看见每个人躯壳内那个真正鲜活的灵魂?” 她的话在贵妇们的心中激起丝丝涟漪,纷纷注目这位年轻、富有、高贵,又充满了女性魅力的朋友。 波利尼亚克公爵夫人年纪比她稍长一些,有些疑惑,又有些羡慕地问:“埃莱奥诺尔,你最近为何总是如此睿智、通透?” 罗斯柴尔德夫人的自谦则充满了隐蔽的骄傲:“也许是因为多读了几遍的缘故吧……这个莱昂纳尔,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轻人!” 波利尼亚克公爵夫人眼睛亮了起来:“你也这么觉得?哦,你看过他的《“怪胎”致“怪胎”》了吗?那句‘怪胎,不过是命运写错的一行诗……’ 天啊,我看到以后心都要化了……” 虽然夸的是莱昂纳尔,但是罗斯柴尔德夫人感觉自己也要化了。 贵妇人的兴趣显然转移到了这位年轻人身上,纷纷开始讨论围绕在他身上发生的种种逸事、传闻,欢声笑语不断。 罗斯柴尔德夫人却没有参与,只是用银勺慢慢搅着杯中的锡兰红茶,微笑地看着她们。 而莱昂纳尔带给读者的冲击,远不止于此。 《小巴黎人报》接下来的两期连载,将「本雅明·布冬」的“感情线”也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终于与「黛芬尼」相遇了。 只是这时候,他依旧苍老,而黛芬尼却是一个活泼的十岁小女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