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自取其辱】-《相国在上》


    第(2/3)页

    不待崔延卿接话,薛淮嘴角含笑,凝望着崔延卿的双眼说道:“反观崔兄当初待诏御前,笔落如飞字字珠玑,尤其那篇《河清颂》堪称真绝唱!崔兄在奏疏中将山东旱情比成‘甘露兆瑞’,妙笔勾出的太平图景比兖州牌坊石雕鲜活百倍,只可惜……”

    众人无不震惊。

    一方面惧于薛淮言辞锋利如刀,另一方面感叹这位探花郎的底色终究未变,还是像当初那般直言敢当。

    若非如此,他们恐怕会以为薛景澈真的变了一个人。

    如今看来,薛淮只是在经历生死大劫之后,稍微收敛了一些脾气,可笑崔延卿竟然以为薛淮软弱可欺,在这种场合当众嘲讽他。

    “可惜什么?”

    崔延卿几近咬牙,颈间青筋暴起——那篇媚上奏疏正是他被天子弃用的根源。

    薛淮恍若未闻,兀自叹息:“可惜墨线能束顽石,束不住人心偏斜。若雕工只顾往云头刻神仙,忘了石基底下跪着凿实心的匠人——再精的刀也撑不起牌坊!”

    崔延卿猛地大声咳嗽起来,脸色渐渐涨红。

    薛淮见状浮现关切之色,伸手从案上取来一杯茶,温言道:“弟愿敬一盏明前龙井,替兄洗砚涤尘,复见赤心。毕竟芝兰纵好,终不如青松经霜来得长久!”

    这一套九连环用出来,几乎让崔延卿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出身大族,相貌上佳,又写得一手漂亮文章,殿试的时候便入了天子的眼,起初他还能谨守本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看着同科进士们在官场上苦熬,而自己经常出入宫闱面见天子,心思逐渐飘到云端上。

    去年山东旱情传入京城的时候,薛淮立刻写了一篇谏书呈递御前,惹得天子颇为不快。

    崔延卿认为他已经摸清天子的心思,见状便通宵达旦炮制出一篇花团锦簇的《河清颂》,下笔虚饰灾情,顺带称颂天子,然后满心雀跃地送到宫中。

    从那之后,他便再也没有机会入宫。

    这是崔延卿生平最大的悔恨和耻辱,如今被薛淮一番铺垫之后当众抛出来,他哪还有脸面站在这里?

    若非众目睽睽,他恨不能放下身段,对薛淮施以老拳,打他一个满脸开花。

    “人已到齐,诸位不妨入座吧?”

    高廷弼的声音响起,其实他心里清楚,崔延卿不至于如此不堪,只是被薛淮迅猛凌厉的反击乱了方寸,又涉及他最在意的伤疤,一时间无法招架。

    虽说高廷弼很想看到崔延卿撕破面皮,和薛淮当众闹得不可开交,但他毕竟是这场雅集的发起者,不能一直眼睁睁地看着,只好出来打圆场。

    同时他也暗自心惊,这薛淮果然不好惹,自己最好还是不要和他发生正面冲突,否则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崔延卿。

    见高廷弼发话,陈观岳顺势说道:“听闻匡时兄让人准备了美酒和雅趣,我等今日不可错过。”

    其他人也都尽力缓和气氛,唯恐面红耳赤的崔延卿破罐子破摔,弄得这场雅集难堪收场。

    薛淮谈笑如常,从容入座。

    高廷弼不愿这两人一直闹下去,他得给崔延卿一点冷静的时间,于是将他安排在距离薛淮比较远的位置。

    雅乐声起,众人开始推杯换盏。

    不知不觉之间,薛淮已经成为聚会的焦点,向他举杯敬酒的同年一个接着一个,不少人显露出明显的示好之意,而崔延卿那边冷冷清清,只有高廷弼和陈观岳等人陪他饮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