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完,她把一张手写的“劳作兑粮表”狠狠钉在院门上。 纸是白的,字是黑的,从今往后,沈家的饭,不是给的,是换的。 沈永志脸涨成紫红,又羞又怒。 他脑子一热,猛地冲进人群,想往外跑。 他宁可饿死在外,也不愿像个牲口一样,干一天活,换一口饭! 可刚跑到村口,一个人影拦住了他。 是赵大牙,村里的混混,咧着黄牙笑:“永志啊,跑啥?你还欠我二两银子呢。现在好了,你娘定了规矩——你干一天活,抵一文钱,咱们按规矩来。” 前有母亲断情,后有债主堵路,沈永志哪也去不了。 他像被抽了骨头,低着头,一步一步走回院子,最后,哆嗦着手,拿起了那把斧头。 沈桂兰看着,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她立刻在院里摆出三张新绣架,叫上刘铁匠婆娘在内的六个妇人,当众挂出一块木牌——“桂兰绣坊”,开张。 第一单活,是改版的“平安符绣片”。 她不用老样子的蓝边,改用顾长山送来的野蚕丝线。 这丝线软、结实,带着山里的光,绣出来的花样活生生的。 她给这绣片起了个新名字:“山佑平安”。 没人知道,她在每一片绣片的花纹里,悄悄缝进一个极小的“山”字。 这是还顾长山的人情,也是她绣坊的暗记。 夜里,月亮升到头顶,后山又来了人。 顾长山放下一筐处理好的野蚕丝和两包油纸包的药草,呼吸比上次稳了。 他低声说:“南岭那边……暂时没事。但‘黑衣查村’的人,不会只来一次。” 沈桂兰心里一紧,脸上没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