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掌柜狠狠瞪了他一眼:“降价?那咱们之前的本钱都要赔进去!我就不信官府能一直不管,等粮价跌到谷底,咱们再大量收购,到时候……” 他的话没说完,但眼里的贪婪已经暴露无遗。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官服的人走进粮行,为首的正是户部主事。 “陈掌柜,奉皇孙殿下令,官府要收购余粮,上等米每斗二百五十文,比市价高十文。”主事拿出公文递给陈掌柜。 陈掌柜愣住了,他没想到官府会以这么高的价格收粮。 “这……这是真的?”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主事点点头:“三天后开仓收粮,你要是有粮就准备好,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消息传开,粮市上一片哗然。 其他粮商纷纷议论,有的想趁机把粮食卖给官府,有的却还想观望。 三天后,收粮点前排起了长队。 陈掌柜拉着几车新米赶来,看到收粮的官吏正在仔细检查粮食质量,旁边还有御史监督过秤,心里的最后一丝侥幸也消失了。 “看来皇孙殿下是铁了心要稳住粮价。”他喃喃自语,心里却松了口气。 虽然赚得少了点,但总比赔本强。 收粮现场,一个老农捧着斗斛,看着里面饱满的稻谷,眼里泛起了泪光。 “活了一辈子,还是头回见官府这么高的价钱收粮。”他激动地对旁边的人说。 旁边的年轻人笑着说:“这都是托皇孙殿下的福,听说新粮种就是殿下让人培育的。” 就在这时,一个粮商悄悄把主事拉到一边,塞给他一个沉甸甸的布包:“主事大人行个方便,多算点斤两。” 主事脸色一沉,把布包推了回去:“你没看见旁边有御史吗?皇孙殿下有令,收粮时敢贪墨一粒米,就去诏狱待着!” 粮商吓得赶紧缩回手,灰溜溜地走了。 收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朱雄英站在城楼上远远望去,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里也泛起一丝暖意。 他知道,只有让百姓真正受益,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半个月后,李衡的监察报告送到了朱雄英面前。 报告里详细列举了王启年克扣工钱、虚报物料的罪证,还附上了民夫的证词和账簿副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