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兵家讲‘兵者,国之大事’,我大明军户制度改革,便是要摒弃宋时‘重文抑武’的弊病,让将士有尊严、有战力,才能守护这万里江山。”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道:“本皇孙要的,不是废掉儒家,而是‘融儒于诸家’。 用儒家的‘仁’安抚民心,用法家的‘法’整顿吏治,用格物的‘实’发展民生,用兵家的‘武’守护疆土。 如此四者结合,才是我大明长治久安的根基。 而程朱理学,将儒家捆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条条框框里,只知空谈义理,忽视实务。 甚至将格物、法家视为异端,这才是阻碍大明发展的毒瘤。” 林鸣听到“程朱理学”四字,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他此前在儒家学堂所见,正是程朱理学的僵化影响。 先生们只许学子背诵“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却不许质疑为何宋朝尊此理却亡于外敌。 “殿下!” 林鸣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道:“学生愿为殿下赴汤蹈火! 若殿下信任,学生愿牵头整理儒家典籍,剔除程朱理学的糟粕,留存‘仁政’‘民本’的精华; 愿往格物苑求学,将儒家义理与实务结合; 更愿走遍天下,向学子们传播殿下的融合之策,让更多人明白,治学不是盲从,治国不是空谈!” 朱雄英看着林鸣眼中的火光,心中甚是欣慰。 想要打破程朱理学的桎梏,光靠自己一人远远不够,需要林鸣这样有学识、有勇气、有行动力的年轻人。 朱雄英重重一拍案几道:“本皇孙便命你为‘儒典修正使’,可调动皇家学院藏书楼的所有典籍,允许你与格物苑、法家馆、兵家堂的先生们自由交流。 但你要记住,剔除程朱糟粕,不可操之过急。 方孝孺、周敦儒等老臣,并非奸佞之辈,只是被旧学所困。 若能让他们看清程朱的弊端,他们反而会成为推动改革的力量。” 林鸣深深叩首:“学生谨记殿下教诲!定不负殿下所托,既不激进,也不退缩,为大明扫清治学的障碍,为殿下筑牢治国的根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