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磊咬了咬牙,站起身道:“林大人,我们……我们去翻陶缸,能找回来的东西,一定给您找回来!” 张顺也跟着起身,低着头道:“就算找不回来,我们也会赔给您,您的墨锭、笔筒,我们去书铺买新的!” 林鸣摇了摇头:“不必了,旧物虽有念想,但治学之路,本就该向前看。” 他转身对王克仁道:“王教务长,藏书楼的典籍我需即刻整理,烦请你带我过去。” 王克仁连忙应道:“是!林大人请随我来!” 林鸣迈步走向藏书楼,月白锦袍的衣角在风中飘动。 身后,张顺和王磊还站在原地,看着陶缸的方向,神色复杂; 围观的学员们渐渐散去,议论声里多了几分敬畏。 谁也没想到,这个三天前还被当成“异端”的学员,如今竟成了皇孙亲封的修正使,还要主持儒典修订。 藏书楼的大门缓缓打开,里面堆满了儒家典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尘埃在光里飞舞。 三层阁楼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堆叠如山的典籍上投下斑驳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的霉味与樟木的清香,林鸣指尖拂过一本泛黄的《论语集注》,书页间簌簌落下几片干枯的樟叶。 这是藏书楼用来防虫的旧法,却也让不少典籍的边角被樟油浸染,字迹模糊难辨。 王克仁站在一旁,指着西侧的书架道:“林大人,这几排是宋儒的注疏,从程颢、程颐到朱熹的手稿都在这儿,只是有些善本年代久远,需得小心翻阅。 东侧是汉唐旧籍,《汉书》《后汉书》的刻本倒还完好,就是批注杂乱,有前朝大儒的朱批,也有学员随手画的记号。” 林鸣点点头,走到宋儒注疏的书架前,抽出一本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翻开第一页,“存天理,灭人欲”五个大字用朱砂写就,笔力遒劲,却让他眉头微蹙。 书页旁有一行小字批注,是前朝大儒陆九渊的笔迹:“天理即在人欲中,舍欲求理,如缘木求鱼。” 林鸣轻声感叹道:“果然如此。” 而后将书页展示给王克仁道:“王教务长你看,连前朝大儒都对程朱理学有质疑,可见我的疑惑并非无中生有。 若只盯着‘灭人欲’的空论,忽略百姓的衣食需求,这儒道岂不成了无源之水?” 王克仁凑近一看,眼神有些复杂:“林大人说得在理,可这些批注历来被儒家学堂的先生们视作‘异端之言’,从不许学员翻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