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新洲这般规模……” 郑和听朱权提及工程耗费之虞,面上并未显露急色。 只是躬身时袍角扫过石阶,带起细尘,笑道:“殿下所虑极是,新洲初建,每一分物资都当用在刀刃上。 只是殿下有所不知,这新洲境内藏着一处‘火脉根基’。 有了它,非但工程耗费能省大半,还能为大明添上一桩绝世利器。 臣请殿下随我去看一看,便知其中究竟。” 朱权闻言先是一怔,随即颔首:“既如此,那便有劳郑大人引路。” 一行人从观景台下来,换乘的木轮车车辕裹着一层软布,手握上去不硌手。 车轮是硬木裹了铁箍,滚动时“轱辘……轱辘……”的声响很沉,碾过土路时只轻微颠簸,比寻常马车稳当许多。 沿途已不见先前主街的规整商铺,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拓宽的土路。 路面被牛车碾出深浅一致的辙印,却无积水坑洼,偶有风吹过,卷起的尘土也带着湿润的土腥气,想来是清晨刚洒过水。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远处便传来隐约的车轮滚动声,还夹杂着“叮铃”的铜铃声。 那是牛车上系的铃铛,怕**走散。 朱权掀开车帘一角,风裹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飘进来,不呛人,反倒有些暖意。 他望去时,只见一队队牛车顺着土路缓缓前行,每辆牛车上都堆着黑黢黢的煤炭。 用油布盖着,边角处露出的煤块泛着暗哑的光泽,沾着的泥土还没干透,在阳光下泛着湿痕。 赶车的汉子们穿着短褐,领口磨出了毛边,腰间系着粗布带,布带上别着水囊,脸上虽沾了灰,眼神却亮得很。 见朱权的车驾经过,纷纷放下手中的赶牛鞭,弯腰时膝盖骨明显凸起,躬身行礼,口中齐呼“宁王千岁”,声音里满是敬重。 郑和在一旁开口讲解道:“殿下,前方便是新洲的煤矿了。 这些牛车上拉的,便是刚从矿里采出的原煤,还带着井下的潮气呢。” 朱权心中一动,他在北平也见过煤炭,多是从西山开采,块头小不说,还夹杂着碎石,烧起来烟大。 可眼前这些煤炭,块头足有拳头大,表面乌黑发亮,像是被墨染过。 待车驾停稳,他下车时,脚刚沾地便觉路面紧实,低头一看,土路上还留着矿工草鞋的纹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