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属下只零星听到‘大王兄’‘皇子’之类的词,还说要送一位王子来做质子。” 温禾也没有怪他。 之前懂得说倭国话的,都跟着小野马子去倭国了。 留下的人对倭国人也只能零散的听懂一些。 不过温禾倒是猜出了一些来。 算时间,推古女王应该快死了,现在肯定是在重病中。 她想让山背大兄王继位,但苏我虾夷看中的是田村皇子。 看来苏我虾夷是要开始布局了。 “有点意思。” 他摩挲着茶盏边缘,眼底闪过一丝狡黠。 倭国这潭水,倒是可以搅得再浑些。 “倭国那边有任何动静,立刻报给我。” 温禾叮嘱道。 虽然他往倭国派了细作,可隔着大海,消息传递终究迟缓。 “属下遵命。” “那高句丽呢?”温禾呷了口茶,漫不经心地问。 “高丽王高建武似要对渊盖苏文动手,这次派人来,是想求大唐相助。” 温禾挑了挑眉。 好吧,又一个受到他影响的。 高句丽,其实准确的来说,这个时候就应该叫做高丽了。 至少在南北朝时期的官方文书上就已经这么称呼的。 南梁武帝普通元年册封高安为“宁东将军高丽王”时,就已经将国名改为“高丽”。 再后来的武德七年,李渊便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不过私下里,还是习惯叫做高句丽。 高建武算不上明君,却也非昏聩之辈。 他留着,对大唐而言是个不错的制衡棋子。 可若真让他除掉了渊盖苏文,高句丽得以休养生息,反倒不是好事。 邻国安稳,未必是大唐之福啊。 “辛苦你了。”温禾放下茶盏。 “回去找长孙涣领十贯钱,这次算你立功了。” 那百骑喜出望外,郑重行礼后退了出去。 温禾随即叫来了周福:“去鸿胪客馆,请高丽使者来府里一叙。” 周福一愣:“那倭国使者呢?” “让他们等着。”温禾淡淡道:“等他们的正使到了再说。” 苏我虾夷没来,就你们这些在史料上就留了个名字的人,也想见我? 那我岂不是自降身份了? 周福闻言,不禁有些诧异。 小郎君这是转性了? 怎么又主动要做事了? 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周福愣了一下。 想起来了,上一次自家小郎君这么主动揽事,还是郑元璹那件事。 那这一次倒霉的变成高句丽和倭国了? 第(3/3)页